Cell子刊:宋红军、明国丽夫妇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

2016-12-07 佚名 生物通

导语:12月1日,宋红军和明国丽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Hengli Tang,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合著了一篇题为“Advances in Zika Virus Research: Stem Cell Mode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综述文章,回顾了干细胞为基础的寨卡病毒研究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

导语:12月1日,宋红军和明国丽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Hengli Tang,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合著了一篇题为“Advances in Zika Virus Research: Stem Cell Mode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综述文章,回顾了干细胞为基础的寨卡病毒研究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细胞工程学研究所的神经病学及神经科学教授宋红军(Hongjun Song)和他的夫人明国丽(Guo-Li Ming)是科学界的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早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相恋了,现在在事业上两人又相辅相成,共同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联合署名发表在Cell、PNAS、Nat Neurosci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目前已有70余篇。

12月1日,宋红军和明国丽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Hengli Tang,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合著了一篇题为“Advances in Zika Virus Research: Stem Cell Mode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综述文章,回顾了干细胞为基础的寨卡病毒研究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特殊细胞类型,并能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成体干细胞会为不同组织产生细胞构件;在某些器官中,如大脑,它们继续产生后代,以维持组织的内稳态,并在整个生命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干细胞也可以来自于培养物,如来自囊胚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ESC),以及由体细胞重编程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s)。在过去的十年里,干细胞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在可以从各种疾病患者获得iPSCs,并在二维(2D)单层培养中定向诱导它们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或分化成为三维(3D)器官样的组织,命名为类器官。干细胞已被用于研究器官发育的基本生物学,模型人类疾病,筛选治疗性化合物,并开发细胞替代策略。

最近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可允许有针对性的激活或失活特定基因,或对干细胞做出表观遗传修饰,以解决它们对于特定生物过程的贡献。用以在体内研究成体干细胞的技术也被开发出来,在许多情况下,是在单细胞水平。总之,干细胞领域的基本发现也出现了一些重要原理,对于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最近在美洲爆发的寨卡病毒(ZIKV)及其与小头畸形的可能关联,把干细胞置于一些国际研究的前沿。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今年2月1日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干细胞领域已经共同开发了通用平台,用于模拟ZIKV感染,以了解其细胞靶标、发病机制,及相关机制,并测试治疗性干预。

在这篇综述文章中,作者对寨卡病毒以及相关病毒进行了一个总体介绍,并总结了这个迅速发展的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在文章最后,作者总结道,寨卡病毒的流行是一次重大挑战,也为跨学科合作研究病毒、干细胞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机会。干细胞为基础的ZIKV暴露建模,是“如何实现人类干细胞研究目标,以及基础干细胞生物学领域几十年研究进展如何可让研究人员立即行动以应对全球卫生突发事件”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ZIKV综合征的未来建模,将解决ZIKV感染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程度和根本生物学机制,也进一步推动平台的发展,促进药物筛选和开发。

今年3月份,宋红军、明国丽夫妇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Hengli Tang领导研究团队日以继夜地进行了一个月的研究,他们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建立了研究寨卡病毒的新平台。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显示寨卡病毒能感染形成大脑皮层的神经干细胞,阻碍这些细胞的生长(Cell Stem Cell八大热点文章(5月))。

在2016年4月22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来自宋红军、明国丽夫妇带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一种脑区域特异性类器官(organoids)公诸于世,它在三维空间中展示了寨卡病毒影响人类大脑的机制。这些类器官数据支持了寨卡病毒偏好感染神经干细胞,及损伤程度差异取决于感染时间的这些观点,详细见:Cell:寨卡病毒导致小脑症在体外类器官模型中确证

原始出处:

Guo-li Ming, Hengli Tang, Hongjun Song.Advances in Zika Virus Research: Stem Cell Mode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stem cells.2016.1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柳叶刀》:预估10亿中国人将受寨卡病毒影响

导语:根据最新疫情和研究报告,全球关注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朝向亚洲扩散。 预估会有超过10亿中国居民受到影响。根据最新疫情和研究报告,全球关注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朝向亚洲扩散。上上周日(9月11日),泰国官方证实曼谷市中心出现21例本土感染案例。目前列为亚洲最大感染群体的新加坡,9月14日也已确认341名患者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信息,印尼、菲律宾和越

美国BARDA资助赛诺菲4320万美元资金,推动寨卡(Zika)疫苗进入II期临床开发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旗下疫苗全球业务单元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近日宣布,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HHS)下属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及发展管理局(BARDA)已同意一项提议,资助4320万美元用于一款灭活寨卡(Zika)疫苗的生产,推进其II期临床开发。今年2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寨卡疫情警报后,赛诺菲便立即启动了寨卡疫苗的研发工作。 今年7月,赛诺菲巴斯

NEJM: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GBS?

寨卡病毒(ZIKV)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在哥伦比亚ZIKV感染爆发过程中观察到许多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研究目的是,描述当时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特点,调查该疾病和ZIKV感染之间的联系。6家医院共有6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患完成了血清学研究,使用RT-PCR检测血液、脑脊液、尿液中ZIKV,还进行了抗登革热病毒抗体检测。共有66例患者(97%)发

研究揭示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解旋酶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腾川团队利用X晶体衍射技术,首次清晰地捕捉到寨卡病毒解旋酶只结合三磷酸核苷(NTP)、与NTP-金属离子结合后的激活初始态及NTP水解后的状态,从而成功揭示了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杂志。 NS3是寨卡病毒基因组编码的7个非结构蛋白之一。此项研究很好地解释了国外专家在其他病毒研究中发现的奇特现象:如果没有二价金属离子的

盘点:近期寨卡病毒重要研究汇总

科学家们近期又在寨卡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如利用新型寨卡病毒感染模式小鼠研究该病毒感染胚胎之谜,或体外实验证实氯喹也可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等等。梅斯医学小编为您盘点,一起分享学习。【1】NEJM: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GBS?寨卡病毒(ZIKV)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在哥伦比亚ZIKV感染爆发过程中观察到许多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研究目的是,描述当时的格林-

Cell:高福院士揭示寨卡病毒感染与睾丸损伤的相关性

(说明:本文综合整理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官网报道)北京时间11月22日凌晨,国际学术刊物《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的寨卡病毒最新研究发现。论文标题为 “Zika Virus Causes Testis Damage and Leads to Male Infertility in Mice”,文章发现寨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