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八年的抑郁症状轨迹和中风风险的关系

2022-08-3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以多个时间点的高症状为特征的抑郁症状轨迹与卒中风险增加有关。

有证据表明,抑郁症状和随后的卒中风险之间存在联系。然而,大多数研究只在一个时间点评估抑郁症状,很少有研究使用重复测量的抑郁症状来研究这种关系。本研究旨在研究抑郁症状轨迹与发生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个前瞻性队列包括12520名年龄≥50岁的美国人,他们参加了健康和退休研究,在研究基线(1998年)没有中风。在1998年至2004年连续4个两年期的时间点评估抑郁症状(高定义为≥3个症状;低<3个症状)。根据个人在每个时间点的得分,将其分配到5个预定的轨迹(持续低分、下降、波动、上升和持续高分)。利用自我报告的医生诊断,在随后的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评估了事件性中风情况。

在随访期间,发生了1434起中风事件。与持续低症状的个体相比,持续高抑郁症状(HR=1.18[95% CI,1.02-1.36])、症状增加(HR=1.31[95% CI,1.10-1.57])和症状波动(HR=1.21[95% CI,1.01-1.46])的个体发生中风的危险性都较高。症状递减组的个体没有显示出增加的卒中风险。

综上,以多个时间点的高症状为特征的抑郁症状轨迹与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抑郁症状开始时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轨迹与较高的卒中风险无关。鉴于抑郁症状的缓解-复发性质,通过重复评估了解抑郁症状和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Eight-Year Depressive Symptom Trajectories and Incident Stroke: A 10-Year Follow-Up of the HRS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GH: 炎症性肠病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双向关联

炎性肠病又称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Hum Psychopharmacol:高剂量VitB6可能缓解焦虑和抑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服用高剂量维生素 B6 补充剂可能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感觉。 来自英格兰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David Field 报告说,服用 50 倍于每日推荐剂量的年轻人报告说,一个

精彩直播:难治性抑郁高发?原北大六院王向群院长传授诊疗策略!

难治性抑郁“难处理”?听听院长怎么说!

JAMA Network:老年抑郁症患者对艾司西酞普兰反应的功能和结构神经网络特征比较

淡漠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普遍存在,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关。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抑郁症、认知和记忆表型的多变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除了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和AD中都起着重要的病因作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机器学习提示使用脑电图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治疗反应

在精神病学中选择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这一长期的临床挑战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使用机器学习技术的治疗反应预测模型。

拓展阅读

【综述】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该文对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Cell子刊:庞涛/徐晓军/吴晋发现小胶质细胞CMPK2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炎症和脑损伤

该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CMPK2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炎症和脑损伤。

【综述】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代谢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笔者从糖、脂及氨基酸代谢三个方面,对免疫代谢微环境对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Eur J Prev Cardiol:绝经年龄与缺血性卒中风险

这项荟萃分析表明过早绝经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有关。绝经年龄在43岁之前可能是缺血性卒卒中险增加的临界值。

西南交通大学郭星/周绍兵教授《AFM》: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于抑制缺血性卒中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西南交通大学郭星教授、周绍兵教授课题组利用M2型巨噬细胞产生的外泌体(M2exo)包载DNase 1,用于递送药物及卒中治疗。

【综述】缺血性卒中侧支血管生成及其治疗性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从细胞信号传导的角度出发,对缺血性卒中侧支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新兴的治疗性干预途径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