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Cardiovasc Disord:真是怪病!一吃饭就犯晕为哪般?

2019-08-13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一位59岁的男士,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一吃饭就晕。

一位59岁的男士,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一吃饭就晕。

据悉,这位男士在过去半年间歇性发生头晕,而且只在吃饭时“犯晕”,尤其在大量吃米饭或馒头固体食物时最为严重。

而且,患者的症状渐进性严重,最初少量吃饭或粥水时无症状,但之后,即使少吃固体食物也会晕厥。患者自述,饭量减了却有吞咽困难加剧的感觉。

患者之前无任何相关的晕厥或癫痫发作,体检及化验结果都在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及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正常。

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24 h心电图监测让疾病露出了“马脚”:吃饭时窦性停顿4.5 s(图1)。初步诊断为吞咽性晕厥,并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图1  非进餐时间显示正常窦性心律的12导联心电图(a);b图所示为,24h心电图监测发现早餐期间4.5s的非传导性P波(红色箭头所指)发作

植入起搏器前,舌下含服400 μg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导致患者发生晕厥,并发生5分钟的低血压反应。最低血压为32.9/29.2 mmHg,心率为75.3 bpm。倾斜试验期间未观察到任何心脏停搏(图2)。


图2 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结果

最终,患者在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症状完全消失。

不过患者为什么在吃饭时晕厥?患者肠道特殊?

在经过一番检查发现,钡餐造影正常可排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十二指肠镜检查显示食管正常,无结构性疾病。

不过在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时,起搏器起搏需求增加。之后经在食管近、中、远段连续充气并将起搏器编程为“关闭”,则发现,中远段食管气囊充气会导致明显的窦性停顿,长达5.6 s。

这证实,食管扩张对心脏的抑制反应是患者发生晕厥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


注:a: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前的起搏器记录;b:内窥镜推进至食管远端时,起搏器增加起搏;c:起搏器编程为“关闭”,中远段食管气囊充气导致5.6 s的窦性停顿

图3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前后起搏器记录及及中远段食管气囊充气后所致的窦性停顿

这一病例报道在BMC Cardiovasc Disord上,作者同时还对1793年以来报道的101个吞咽或吞咽性晕厥个案报道进行了梳理总结。

101个吞咽或吞咽性晕厥“故事”的讨论

这种晕厥在男性、老年多见,个案报道平均年龄为57.5岁(5~89岁)。

54.5%的患者吃啥都会引起晕厥,不论是水做的还是固体的食物; 这种晕厥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32.7%,n=33),包括食管裂孔疝(18.8%,n=19),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癌。

房室传导阻滞是最为常见的电生理问题,其次是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心搏停止。

植入起搏器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方式,98.1%的患者植入了起搏器并报告晕厥症状缓解,超过一半患者植入了永久性起搏器。

其次就是针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比如有4例患者修补了裂孔疝。还有患者接受了成功的迷走神经消融、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食管癌外科根治术。

值得一提的是老药阿托品,这种药在起搏器面世前常用,有限的资料表明疗效尚可达90%。

吞咽或吞咽性晕厥是一种少见的神经介导的晕厥类型,与威胁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相关,通常不易及时诊断。作者建议根据如下流程进行诊断和管理这种少见病:



原始出处:Kelvin Shenq Woei Siew, Maw Pin Tan, Ida Normiha Hilmi & Alexander Loch. Swallow syncop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9 Aug 7  

作者:卢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0-06-28 quxin068
  2. 2019-10-12 cmsvly
  3. 2019-08-15 jiazhoudexue

    学习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学医伤不起之“饮食篇”

学医的你,如果好友是非学医的,一定觉得你有多么伤不起。肖大夫原创“学医伤不起”系列第一期“饮食篇”隆重推出。 非医学专业的高中陈同学,每次久别与我聚餐,总会在道别前说上那么一句——学医的真变态,吃顿饭咋扯那么多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中医学概念。 我总笑而不语。所谓三句不离本行,学医确实是条三观重整的道路。 我想起上次和他聚餐,我们是在愉快的吃着四川火锅,唱起了

Cell:生病不吃饭不好?不!能救命

9月8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感冒宜食,发烧宜饿”(feed a cold and starve a fever)这句古老的健康俗语进行了研究。在小鼠疾病模型中,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在感染期间提供营养对健康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中,营养供给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具体来说,细菌感染的小鼠在喂食后死亡了,而病毒感染的小鼠喂食后依然存活。细菌与病毒感染,结果大不同在第一

为什么不要约医生一起吃饭?

不是不吃饭,只是更要陪家人医生,呆在医院的时间远远长于家里,陪病人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多数的时候,有上班的时间,没有下班的点。天还没亮透就到医院,晚上满天星辰了才能回家。值班,基本上5-6天一趟,还要连着白天上班,24-36小时连续在医院是常态。就算呆家里休息,有急诊抢救需要你,还得跑回医院。有时候还要外出充电开会,或是培训讲课,周末时间也不一定能陪家人。所以,对于家人,我们是心存愧疚的。下了班,

挑对时间吃饭 远离脂肪肝

俗话说: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近日,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数据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即特定的饮食行为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若增加每天的卡路里量在上午时段的摄入比例(早餐吃得像皇帝),可降低14%-21%的脂肪肝发生风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

医生要先吃饭还是先看诊?

乡村医生和农村个体诊所医生,多数都是在自己家里开设诊室。这种有着中国传统医生色彩的基层医生模式,容易出现一些让患者和医生都感觉不适的情况。这些年来,时有患者前来就诊时,正遇上我在吃饭,该继续吃饭,还是该放下碗筷给患者看病,常让我难决策。

Cell Metab:吃饭刺激人类棕色脂肪激活

来自芬兰Turku PET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在《Cell Metabolism》发文证明,吃饭也可以增加人类BAT耗氧量,效果等同于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