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肝干细胞获得或有新“种源”

2013-08-05 肖鑫 王泽锋 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课题组,通过4年攻关,实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 并证明通过这种重编程方法所产生的肝干细胞,具有与活体内自然存在的肝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成果7月18日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 肝干细胞是肝脏中数量极少、但可分化产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种

肝干细胞获得或有新“种源”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课题组,通过4年攻关,实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 并证明通过这种重编程方法所产生的肝干细胞,具有与活体内自然存在的肝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成果7月18日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

肝干细胞是肝脏中数量极少、但可分化产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种子细胞。它所产生的这两种细胞,可以参与肝脏细胞的自然更新和肝脏组织的损伤修复,对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胡以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就意识到了肝干细胞的存在,并开始了相关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特别关注了肝干细胞与肝脏疾病(特别是各种因素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发生的关系。

2009年,胡教授等采用细胞重编程的研究策略,从参与肝脏器官发生和肝干细胞干性维持的调控因子中,筛选到2个可以高效地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肝干细胞的调控因子,由此建立了在实验室里制备肝干细胞的技术体系。同时,研究者证明了采用这种体系所产生的肝干细胞,可以在实验室里大量扩增,并具有参与损伤肝脏修复的功能。

这一成果的问世,为人类肝脏疾病的细胞治疗、新药开发和组织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目前,课题组正致力于这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研究。课题组何志颖副教授认为,如果这一转化获得成功,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各种肝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就有可能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来制备肝干细胞,然后将这种肝干细胞移植回患者体内,以达到其临床治疗的目的。

作者:肖鑫 王泽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体外无限量制造人体红细胞和血小板新方法

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是来自于献血,因此医院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血荒”。 近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新方法,成功使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这两种细胞,能够在体外无限量制造人体红细胞和血小板。这一研究有望减少人们对献血的依赖,同时帮助科学家对多种疾病进行研究,例如镰状细胞病。相关研

《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

《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概括并讨论了将干细胞的基础研究恰当而负责任地应用在临床上治疗患者时所需要考虑的科学标准、临床准则、管理规则、伦理以及社会问题。《指南》根据科学、临床和伦理的普遍准则,为干细胞转化研究参与者、临床科学家及有关的国际机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应遵守的建议。《指南》适用于涉及人的胚胎干细胞或其他多潜能干细胞、胎儿或组织(成体)干细胞,以及血液或

德国著名心脏病专家48篇干细胞论文遭质疑

多产而又高调的德国心脏病专家 Bodo-Eckehard Strauer 又一次受到了攻击——他一直宣称:基于骨髓细胞的干细胞可以修复病变导致的心脏损伤。Strauer 于 2009 年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退休,在德国科学界,自从他 2001 年第一次声称临床干细胞治疗心脏损伤获得成功以来,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许多干细胞科学家都公开表示自己对这一言论的怀疑,媒体对于这些怀疑的呼声也给予了报道

PNAS: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定制”个性化血管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致力于在实验室中采用干细胞来建造血管,但目前面临的瓶颈是不能有效的产生足够多的血管来用于临床治疗。 日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将干细胞诱导成为新血管网络,并将该血管移植到小鼠体内。该干细胞是由普通细胞重编程而来,所以该新技术有望为病人个性化制造血管,这样就没有了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PNAS》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制造血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重

Lancet:干细胞气管移植儿2 年成功功能恢复

      英德一项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显示,首例接受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气管移植术患儿转归良好,显示此技术具发展前景,但仍须进一步研究。论文7月2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接受移植的患儿12岁,患有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和肺动脉吊带畸形,曾使用金属支架保持气道通畅。在金属支架失败后,接受此次基于干细胞的气管移植。   研究者首先对捐献者气管进行脱细胞处

PNAS:“睡美人”干细胞逆转癌症传统观点

日前,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一种侵袭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现癌症并非如从前认为的那样取代了健康干细胞,而是让它们陷入沉睡,阻止了它们形成新的血细胞。这一研究发现为重新唤醒这些干细胞提供了可能,并为这一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疗法。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PNAS上。 正常情况下,骨髓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