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擅长熬夜脑子更好?BMJ子刊最新:“夜猫子型”人,往往有着更好的认知能力

2024-07-19 Swagpp MedSci原创

BMJ Public Health:与早睡早起型的参与者相比,夜猫子型与更高的认知能力评分有关,即夜猫子们往往有着更好的认知能力。

谈及熬夜的坏处,人人都能说上两句:变胖、长痘、脱发、精力差、记忆力衰退等等。

道理我都懂,但“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三点睡五点起,阎王夸我好身体”,成了不少“打工牛马”的真实写照。

除了繁忙的工作让早睡成为泡影之外,一个更为常见的现象是「报复性熬夜」——白天被各种琐事儿缠身,只有当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时间才开始属于自己,接着就是“无止境”的熬夜。夜越深手机越好玩,当从手机中“缓过神”的时候,外面的天空都蒙蒙亮了。

图片

图源:网络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人的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至1点,47%的人群都是在零点后入睡,更有13%的“夜猫子”能熬到凌晨2点之后才睡。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夜越深我的工作效率反而越高,“夜猫子”型真的就折寿吗?但反过来想,我的身体就是习惯“欧洲时间”,这样会更损害健康吗?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多学校联合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颠覆”的现象:与早睡早起型的参与者相比,夜猫子型与更高的认知能力评分有关,即夜猫子们往往有着更好的认知能力。

不过,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睡太久反而不好!每日保证7-9小时的正常睡眠时间,与认知能力得分呈正相关;而延长睡眠时间则会对认知能力得分起到负面影响,凸显了良好的睡眠对认知健康的重要作用。

图片

doi:10.1136/bmjph-2024-001000

这项横断面分析采用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者从英国生物数据库内收集到了26820名参与者,年龄在53-86岁,并将其分为2个队列。

队列1涵盖了10067名参与者,女性参与者占比为56%。他们完成了四项认知测试,包括:流体智力/推理、配对匹配、反应时间和前瞻性记忆;队列2则包括了16753名参与者,女性占比同样是56%,不过仅完成了配对匹配和反应时间两项认知能力测试。

研究者表示,之所以纳入2个队列并做此划分,是为了纳入更多的参与者,更为有效而充分地利用英国生物数据库。

图片

图片

2大队列的基础情况

本研究中,研究者重点关注了三个睡眠相关的变量,分别是:睡眠时间睡眠模式睡眠质量

依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和睡眠研究会的指导方针,受试者被按照每日睡觉的总时长(涵盖午休或小憩的时间)分为了三组,包括:短睡眠时间(<7小时)、正常睡眠时间(7-9小时)、长睡眠时间(>9小时)。

睡眠模式则是根据个人的时间型(Chronotype)来确定的。早鸟型(Morningness)是指早上处于活跃和警觉状态,而晚上进入休息,比如每日22点入睡早上6点起来;夜猫子型(Eveningness)则会在晚上更活跃,而习惯性早上休息,比如凌晨2点睡早上10点醒;中间型也很好理解,就是不晚也不早,约在11点左右。

睡眠质量是通过失眠程度来评估的,涵盖了入睡困难和半夜醒来的情况。根据受试者的回答情况,分为2类,“从不/很少”或“有时/通常”睡眠不足或失眠。

图片

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从睡眠时长来看,在队列1中,与每日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的相比,保证7-9小时睡眠的参与者有着更高的总体认知得分。不过相比之下,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得分明显更低,β系数为-0.1880。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之间呈倒U型曲线。当每日睡眠时间控制在6-9小时时,认知测试评分达到最高值;也就是说,睡眠时长太短或太长都会导致更差的认知功能表现。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队列2中。也就是说,保证7-9小时的睡眠为最佳,这部分人的认知功能也会相对稳定;而睡太久可能与认知衰退有关。

图片

睡眠时间与认知能力评分之间的关系

而睡眠模式(即时间型)则对认知能力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与早鸟型相比,中间型有着更高的认知测试评分,队列1和队列2中的β系数分别为0.1061和0.0632;夜猫子组同样比早鸟型高,β系数分别为0.1351和0.0750。

对昼夜节律类型的预测差值分析显示出类似的情况。两个队列中,早鸟型的认知得分最低,中间型的得分会略有提高,而晚间型的认知测试评分最佳,队列1中的效应更为明显。直白地讲,夜猫子型与较好的认知表现有关。

然而,睡眠不足或失眠在两个队列中都没有出现明显关联。

图片

睡眠模式与认知评分之间的关系

此外,研究者还探讨了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性别、年龄、糖尿病和饮酒都会影响认知能力。

举例来说,女性的认知能力得分低于男性;年龄与认知能力测试评分成反比;罹患糖尿病的参与者有着更低的得分。

更“颠覆”的是,对比饮酒情况后发现,与每天或几乎每天饮酒的相比,从不或偶尔饮酒者有着明显更低的认知得分,队列1和队列2中的β系数分别为−0.2971和−0.1644;有着每周或每月饮酒习惯的参与者,同样比每天饮酒者有着更低的认知评分。

看来,认知功能与生活方式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

综上所述,睡眠时间、睡眠类型与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保证每日7-9小时的睡眠、不睡太少或太多,与更好的认知能力有关;此外,与早睡早起的相比,中间型或者夜猫子型往往有着更好的认知能力。

当然,这只是一项相关性分析,具体的因果关系以及背后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者也强调,受试者的年龄集中在“半百”之后,在这部分成年人中早睡早起与认知能力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并不意味着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青少年。先前有研究显示,青少年人群中早睡早起与更好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有关。

万万没想到,夜猫子们才是“大脑最灵光”的一群人啊!以后长辈再嫌弃你总熬夜或晚睡晚起,请把这篇文章一键转发给他们(bushi)

参考资料:

[1] West R, Wong RTC, Park J-E, et al. Sleep duration, chronotype, health and lifestyle factors affect cognition: a UK Biobank cross-pal study. BMJ Public Health, 2024;2:e001000. doi:10.1136/bmjph-2024-001000

作者:Swagpp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季节和夏令时转换对睡眠症状的影响:加拿大关于老龄化的纵向研究

关于季节变化与夏令时和睡眠障碍之间的联系,有相互矛盾的证据。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的季节性变化很小,但在其他睡眠症状上没有区别。从DST到ST的转变与睡眠障碍的一过性增加有关。

Stroke:睡眠时间与亚临床颈动脉斑块负担相关

据美国心脏协会称,睡眠时间与卒中风险有关,是心血管健康8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长时间睡眠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可以解释之前报道的长时间睡眠和卒中之间的联系。

CGP医学循证|睡眠时间有讲究!每天睡眠时间≥8h,会加大老年痴呆发生风险

本研究纳入文献的睡眠时间测量方式多为自我报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此外,测量老年痴呆的工具不同,评价结局指标时可能会有偏差。因此,未来仍需纳入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CGP论著|不同性别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本文对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老年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识别、认知功能受损的预防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JAHA:睡眠时间和睡眠时长与心脏代谢健康结局的关系

晚睡以及睡眠不足或睡眠时间过长与不良的心脏代谢结果相关,特别是在40至59岁的参与者中尤为明显。

DDS:活动性炎症性肠病与睡眠时间短相关

客观证实的活动性IBD与较短的睡眠时间相关。观察到的睡眠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共存的抑郁有关。进一步研究应考虑将睡眠时间和质量的变化作为纵向评估客观IBD活动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