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螺旋藻蛋白水解物为何可以抗肥胖?

2019-06-23 海北 MedSci原创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是一种蓝绿藻,具有潜在的抗肥胖作用。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是一种蓝绿藻,具有潜在的抗肥胖作用。

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整个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蛋白(SPP),以及螺旋藻蛋白水解物(SPPH)对于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抗肥胖作用,研究人员也调查了SPPH的潜在作用机制。

SPPH表现出良好的抗肥胖效果(降低体重的39.8±9.7%),降低血清葡萄糖的23.8±1.6%,降低总胆固醇20.8±1.4%,而阳性药物辛伐他汀具有相应的值:分别为8.3±4.6%,24.8±1.9%和-2.1±0.2%。

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PCR阵列在SPPH处理的小鼠的脑和肝组织中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其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表达模式。最明显改变的基因包括:脑中的Acadm-34.7倍),Gcg2.5倍),Adra2b2倍)和Ghsr2倍);在肝脏中Retn39倍),Fabp415.5倍),Ppard6倍)和Slc27a15.4倍)。

进一步的网络分析表明,脑和肝组织中显着表达的基因被定位到一个相互作用的网络,表明对脑 - 肝轴的调节作用,主要涉及途径为:PPAR,脂肪细胞因子,AMPK,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MAPK

本研究表明螺旋藻蛋白水解物对小鼠具有抗肥胖作用。


原始出处:

Zhao B et al. Anti-obesity effects of Spirulina platensis protein hydrolysate by modulating brain-liver axis in high-fat diet fed mice. SCIENCE, 2019; doi: 10.1371/journal.pone.0218543. eCollection 20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9-06-25 百草

    666

    0

相关资讯

Diabetologia:肥胖对健康不利,正常体重者也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过去50年里,肥胖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经达到了流行的程度。肥胖通常与心血管并发症有关,然而有一组肥胖患者,可能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并没有增加,即所谓的代谢健康肥胖症(MHO);而代谢不健康的人群,无论BMI如何,均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目前围绕MHO的概念仍存在争议,原因包括缺乏统一的定义和代谢健康状态的暂时性等(之前本公众号分享过:健康型肥胖,真的健康吗?)。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

ADA 2019:肥胖研究有多火?ADA杰出科学成就奖得主就是因为这个获奖

6月10日上午,2019年ADA杰出科学成就奖授予Sadaf Farooqi博士,她是英国剑桥大学Wellcome-MRC代谢科学研究所Wellcome Trust首席研究员和代谢与医学教授。

病态肥胖患者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

患者,女,53岁,身高165 cm,体质量97.5kg,BMI35.81kg/m2,因“头痛、头晕2d”入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拟在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患者入室时神志清楚,双侧瞳孔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V级,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给予治疗,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史及外伤手术史。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到底是什么令人肥胖?你该对此重新认识

人为什么会肥胖?最经典的解释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通俗来讲就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对于有过减肥经历的人,多少都经历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方法来瘦身,俗称"管住嘴、迈开腿"。这也是依据能量守恒定律,保持摄入量低于消耗量而减肥。那是否存在其它的可能:除了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肥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Radiology:肥胖外科术后效果怎么样吗?

本研究旨在利用定量化学位移编码(CSE)MRI监管肥胖外科手术前后肝脂肪辨别并比较体质指数(BMI)、体重和腰围(WC)。

JAMA:术中高正呼气末正压策略不能降低肥胖患者术后肺并发症风险

研究认为,全麻下接受手术的肥胖患者中,增加术中正呼气末正压策略并不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