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陶生策团队合作开发SARS-CoV-2蛋白质组芯片全局性分析新冠病人血清IgG&IgM应答

2020-07-29 酶美 BioArt

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人的感染,五十多万的死亡病例。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特别是IgG和IgM进行检测,有助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是核酸检测的有力补充。

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人的感染,五十多万的死亡病例。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特别是IgG和IgM进行检测,有助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是核酸检测的有力补充。目前已鉴定的抗原主要有核衣壳蛋白(N蛋白)和刺突糖蛋白(S蛋白),对于新冠病毒其它蛋白的抗原性的鉴定仍为空白。另外,探索病人体内的抗体响应强度与年龄、性别、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等是否有相关性,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干预治疗或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系统层次全局性地分析新冠肺炎病人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和强度十分必要。

2020年7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团队、佛山第四人民医院周杰团队以及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门冬团队通力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布了基于SARS-CoV-2蛋白质组芯片新冠病人康复期血清的IgG/IgM抗体响应的全局性分析文章: SARS-CoV-2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global profiling of COVID-19 specific IgG and IgM responses。

该团队前期合成了SARS-CoV-2全套原核表达克隆并进行了无偿分享(为了能让更多的科学家方便获取,该团队已将这套克隆放到了中科院生化细胞所苏州研究院的质粒共享平台上(http://brics.ac.cn),并授权他们进行后续分享)。并在该表达克隆库的基础上成功地构建了第一款SARS-CoV-2蛋白质组芯片。该芯片涵盖了18个新冠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并且多个蛋白有多个版本,多个来源,如E.coli表达、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以及无细胞体系表达。芯片的布局、质控以及初步血清检测结果。

基于此芯片,该合作团队进行了新冠病人血清IgG和IgM抗体的全面分析。首批29例新冠肺炎病人均来自佛山第四人民医院,其中轻症患者3例,普通型患者26例,无严重或危重型患者。血清于病人出院当天收集,为康复期血清。另外,纳入了11例健康对照和10例肺癌对照样本。基于SARS-CoV-2蛋白质组芯片,同时对每例血清进行了IgG和IgM检测。针对IgG的响应图谱如图3所示。通过对各样本针对全部抗原的响应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病人组、对照组和空白组被较好地聚类成三组,其中,S1蛋白和N蛋白在病人中普遍具有较强抗体响应,而对照组几乎全部为阴性,确证了这两个抗原在免疫诊断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对照组中,2例血清针对N蛋白有较强信号,提示N蛋白的可能假阳性。另外,对不同来源的蛋白的抗体响应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发现无论是原核表达、还是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抑或是无细胞表达系统,均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但293T来源的蛋白在对照组中所产生的背景更低,或意味着更好的区分效果。

除了S1蛋白和N蛋白,部分病人中针对新冠病毒其它蛋白也有较强反应。特别是蛋白ORF9b,在29例病人血清中有13例IgG呈现阳性, NSP5在3例血清中IgG为阳性,NSP10,NSP14,NSP16等在1例病人中IgG出现强阳性。尽管目前已分析的样本量较少,但这些初步结果说明除N和S蛋白外其它新冠病毒蛋白亦可能产生抗体,提示这些蛋白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或病理作用。

最后,本项研究对S1与N蛋白的IgG响应与病人的临床信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排除发病时间(首次症状至样本获取的时间)的影响,发现S1或N蛋白的抗体响应与确诊后取血时间、年龄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呈现显着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百分比(Ly%)呈现负相关。而3例来自轻症患者血清的抗体均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相关性提示抗体响应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些观察或提示,对于年轻人而言,机体可能更能轻松地应对,而对于年长者则需要调动更强的免疫响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分析仍存在局限性,需通过更多不同类型的样本,更全面的临床关联分析才能获得更为确定的结论。

该芯片已更新,最新版芯片涵盖了21个新冠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基于该芯片的全面血清分析能有助于我们尽快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后不同人群的免疫反应规律。除此之外,该芯片还可用于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血清学分析。全面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病毒特异性抗体响应及其动态变化,将帮助我们理解机体的免疫响应过程,发现病毒的优势蛋白抗原;
2. 疫苗评估。动态监控疫苗注射后血清中针对各种蛋白组分的抗体水平,并将其与防御能力进行关联分析,将助力疫苗的筛选和前期评估,加速疫苗的开发进程。
3.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进行宿主关键蛋白与病毒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助力对病毒侵染、复制合成等关键机制的揭示,并给出有潜力的靶蛋白用于药物开发研究。

本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江何伟博士,李阳博士,张海南博士以及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王威医生,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研究员、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周杰院长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门冬副研究员。

原始出处:
He-Wei Jiang, Yang Li, Hai-Nan Zhang, et al.SARS-CoV-2 proteome microarray for global profiling of COVID-19 specific IgG and IgM responses.Nat Commun. 2020 Jul 14;11(1):3581. doi: 10.1038/s41467-020-17488-8.

作者: 酶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的COVID-19疫苗反应强烈:100%的受试者体内抗体具有中和活性

单剂AZD1222注射后一个月内95%参与者的SARS-CoV-2病毒刺突蛋白抗体增加四倍。

Sci Rep:蚊子能够传播新冠病毒吗?研究证实并不会!

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蚊子开始肆虐。蚊子是流行性乙脑、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众多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很多人因此联想到蚊子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Protein Cell: 陈捷凯/邓西龙/陈新文合作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症细胞机理

新冠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截止目前已经造成全球1300多万人被感染,超过57万人死亡。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器官,目前大部分新冠病人的直接死因是缘由呼吸衰竭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症。

JAMA:来自两对重症兄弟的洞见,这个基因对抵御新冠病毒很重要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近日发表一项来自荷兰团队的研究,对两对年轻兄弟重症患者的分析提示,TLR7基因在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一步理解和治疗新冠病毒疾病提供了重要洞见。

Cell Discov:海藻提取物比瑞德西韦更有效抑制SARS-CoV-2

在对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抗病毒效果的测试中,一种从食用海藻中提取的物质大大超过了目前用于对抗这种疾病的标准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

没有最毒只有更毒,新冠病毒同等级的病毒竟然还不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1600万,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