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今年我国器官捐献例数有望突破6000 慢性肾病“广州模式”全国推广

2018-08-01 巴根 健康点healthpoint

卫健委昨日在广州召开发布会,称今年上半年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经达到2999例,全年有望突破6000例。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已完成19例,器官移植或将进入“热移植”时代。而在慢性肾病治疗领域创造的“广州模式”,已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数***的培训。

卫健委昨日在广州召开发布会,称今年上半年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经达到2999例,全年有望突破6000例。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已完成19例,器官移植或将进入“热移植”时代。而在慢性肾病治疗领域创造的“广州模式”,已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数***的培训。

昨日,国家卫健委在广州召开“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年前6个月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达到了2999例,全年有望突破6000例。”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我国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例数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目前我国捐献例数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此外,慢性肾病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广东,这两年在肾病领域取得重要成就,获得国家卫健委点赞。慢性肾病治疗的“广州模式”也获得国际认可。

器官移植来源合法化 捐献例数年均增长20%

“86%的器官来源于公民逝世后的自愿捐献,14%来源于亲属间的活体捐献。”郭燕红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器官捐献来源的情况。我国于2015年成功实现了移植器官来源的转型,使得公民逝世后器官的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也就是说所有移植的器官均来源于公民自愿捐献。

2005年,中国首次在世界上承认中国的器官移植依赖于死囚;十年后,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逝世后器官的自愿捐献成为了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

郭燕红介绍,2015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是2766例,而在2016年达到了4080例,提高了将近一倍。2017年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达到了5146例,年均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20%,捐献例数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已经从2010年的0.03%上升至2017年的3.72%,今年上半年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经达到了2999例,全年有望突破6000例。

2017年我国具有器官移植医院资质的医院达到178所,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郭燕红说,在这1.6万例的器官移植手术中,86%的器官来源于公民逝世后的自愿捐献,14%来源于亲属间的活体捐献,手术量也居世界第二。

此外,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国施行多器官联合移植,如心肺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等,已达800多例。

从不同器官来看,2017年我国肾脏移植达到10793例,其中CDCD(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9040例,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的肾脏移植为1753例。肝脏移植手术的总例数在2017年达到5149例,其中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移植的手术是4405例,而亲属间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是744例。郭燕红表示,肝、肾移植手术量这几年在不断地提升,肺脏移植增长量也非常迅速。2017年肺移植手术达到了299例,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6%,2017年心脏移植手术446例,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21.2%。

从移植质量来看,我国肾脏移植术后一年、三年肾存活率分别已经达到了97.9%和92.65%,居国际前列。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71%,国际上报道的患者术后的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3%、76%、71%。郭燕红认为,我国的肝脏移植术后的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达到了国际上报道的水平。

“无缺血”移植技术 器官移植有望迎来“热时代”

“首先把器官拿出来,保存在冰里面,再移植到病人身上,这个过程中整个器官处于长达几个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缺血状态,这是导致影响移植疗效甚至导致移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肖海鹏告诉健康点,传统的移植技术伴随有一些器官的损伤问题。

“我们大胆设想,如果能在捐献过程及移植过程中不中断器官血流,缺血性损伤将迎刃而解。”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说。为此,何晓顺团队研制了全球首台多器官修复系统,它可以替代人体为离体器官供血供氧,首次实现多个器官保持长时间体外活力。

借助多器官修复系统,何晓顺团队创立了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避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成功应用于肝脏和肾脏移植,手术成功率达到100%。目前已成功开展19例,达到了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理想移植。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为0,肝损伤指标下降86.1%。

该技术被美国《美国移植杂志》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器官移植将进入热移植时代。”

“未来我们希望将这个技术延伸到心、肺的移植中”,何晓顺表示。

慢性肾病“广州模式” 全国推广提升基层能力

“慢性肾脏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的大夫介绍,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罹患慢性肾病的患者约有1.2亿。该病致死的增长速度在所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中位居第一,最终结局是发展至尿毒症,患者需长期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才能生存。这些治疗将会会耗费巨额的卫生资源,而我国目前50%的尿毒症患者无条件治疗,导致过早死亡。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表示,该院侯凡凡院士团队首次证实补充叶酸可降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丧失风险、可显着降低高血压首发脑卒中风险、降低新发糖尿病肾病风险,还创建了预测急性肾损伤发病、发展和预后风险的新方法和防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新策略,首创RASB“向上滴定法”。

“这些创新疗法让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降低50%,进入透析的时间平均延迟3.5年。目前我国每年约有7万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尿毒症,透析费用至少为每人每年10万元。如果能让每位慢性肾脏病患者推迟1年进入透析,全国每年将节省医疗资源70亿元。”该院肾内科大夫表示。

在慢性肾病方面,除了南方医院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贡献了“广州模式”。

在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众多,而医疗和经济资源有限,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腹膜透析作为居家治疗方式,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然而腹透在中国各地区发展尚不平衡,中、小城市尤其是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腹透开展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改善和提高。

中山一院腹透中心余学清教授于2008年在广东省提出并实施“腹膜透析卫星中心”模式。广东省有13家腹膜透析单位成为首批腹透卫星中心,26名腹透医生和32名护士接受了中山一院腹透中心组织的腹透相关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基层医院医师到中山一院至少轮训3~6月;护士轮训1~3月。腹膜透析卫星中心项目的建立和实施,改善了腹透卫星中心的管理和医疗水平。

该院资料显示,与腹透卫星中心成立前(2007年)相关数据比较,2010年卫星中心存活的腹透随访人数由1010人上升到2544人;掉队率由28.2%降为18.2;腹膜炎的感染率由39.4延长为54.5个病人月;1年的技术存活率由88.7%提高到93.0%,1年患者生存率由82.0%上升至84.2%,掉队患者的在透时间(TOT)由16.3个月延长到26.1个月。

该模式被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Bargman称赞为“广州模式”。该学会颁布的《腹膜炎预防指南》中也写到:“应特别关注那些为社会经济状况差和教育程度有限的患者提供服务的成功模式。来自中国南方腹透中心的经验就是成功的一个典范,即利用中山大学腹透中心的丰富经验,建立卫星中心去照看农村地区的患者。”

中山一院于2013年开展了“全国县级医院肾科核心能力建设与规范化培训项目”,建立了一套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推广机制。据肖海鹏介绍,目前已在29个省、自治区2511家基层医院,培训医护人员共4501人次,使得基层医院腹透诊疗能力大幅提升。

作者:巴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七岁“懂事娃”走了 让大爱和生命延续

“等不到8岁的生日了,捐献器官能救他人,延续他人生命,就像孩子还‘活着’。”11月12日,帮父亲收衣服从3楼阳台摔下昏迷的“懂事娃”房小龙走了,其父亲含泪签下器官捐献登记表,希望他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活着”。当天上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们为房小龙进行了第三次手术——器官捐献手术,他捐献的肝脏、肾脏被移植给了3名患者捐款治疗奇迹没发生 父亲含泪捐儿遗体今年2月5日上午9点左右,6岁的房小龙帮

器官捐献协调员需更加职业化

近期,综艺节目《笑声传奇》中,演员贾冰在《永远璀璨》小品中扮演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引得观众流下感动的眼泪。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捐献协调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并且越来越多有爱心、甘奉献的人加入了这支有人情味的队伍。

走近一份被“辱骂”的职业:器官捐献协调员

这是一个听上去并不光鲜的职业,听西安交大一附院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讲述背后的冷暖人生,和器官捐献观念的演变。

黄洁夫: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发展持续向上 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2015年起,公民自愿捐献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此后,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发展呈现怎样的势态?

“施予受”器官捐献登记人数超30万

5月4日,记者从“中国梦·青年志·医者心”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主题活动上获悉,作为中国网上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施予受”网站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已经超过30万。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介绍,自2015年我国取消死囚器官的使用,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成为临床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后,我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已经连续3年保持上升态势。其中,2017年,我国器官

中国器官捐献日|中国捐献量亚洲**,但器官缺口仍巨大

自中国从2015年全面开启公民器官捐献后,中国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献数量逐年增长,器官捐献数量列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继去年全国开展“中国器官捐献日”宣教活动后,2018年6月11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继续联合各界举办“中国器官捐献日”系列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