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 :顾名夏团队揭示心内膜内皮细胞在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症中的全新作用

2020-08-18 BioArt

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症是一种以左侧心腔和主动脉发育不良为表征的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左心室功能缺失可导致代偿性的右心心肌肥厚,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症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HLHS) 是一种以左侧心腔和主动脉发育不良为表征的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左心室功能缺失可导致代偿性的右心心肌肥厚,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目前对于HLHS的主要干预手段为手术重构体循环心脏供血结构。若不及时在出生后数小时内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患者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死亡;而即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有接近半数无法存活而最终需要接受心脏移植。同时,HLHS还伴有严重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闭锁或者严重狭窄。目前对于HLHS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故而一直未能研究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既往研究表明,HLHS发病与多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血流动力学对于心脏的发育影响,HLHS的左心发育不良还被认为是由二尖瓣闭锁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心腔,从而无法促进心肌发育、增殖、以及成熟。因此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在HLHS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HLHS大部分的基础研究工作仍集中在探讨HLHS心肌细胞的表型异常,例如增殖,收缩功能等等。然而,作为一组多心脏结构均受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单纯的心肌细胞功能异常并不足以充分的解释包括瓣膜在内的病理病变。

2020年8月17日,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顾名夏研究组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Intrinsic Endocardial Defects Contribute to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利用来自于HLHS病人的诱导性多能性干细胞 (Inducibl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以及病人来源的心脏组织,并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 (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scRNA-seq)对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治疗靶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工作由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苗一非博士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田垒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

首先,课题组利于scRNA-seq绘制了人类正常胎儿心脏的单细胞转录图谱,并利用磁珠筛选技术首次呈现了高分辨率的心脏内皮单细胞转录图谱。借鉴美国儿科心脏基因组研究组(Pediatric Cardiac Genomic Consortium, PCGC)对于HLHS的遗传学研究,课题组惊讶地发现大部分与HLHS相关的基因组全新变异 (de novo mutations)并不表达于被领域关注的心肌细胞,而是高表达于心内膜 (Endocardium) 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Coronary Endothelial Cells, CECs)中。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内皮可以通过内皮-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oMT)形成心脏瓣膜的结构,同时也可通过旁分泌的作用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发育。因此,心内膜内皮细胞可能为理解HLHS的发病机制提供全新的思路。

为研究心内膜内皮在HLHS病人中的功能,课题组将HLHS病人来源的iPSCs分化成为具有心内膜内皮和冠状动脉内皮的混合型内皮细胞 (iPSC-ECs) 并进一步进行单细胞测序。他们发现心内膜内皮相关基因在HLHS病人iPSC-ECs,纯化的iPSC来源心内膜内皮,以及病人心脏组织切片中都显着降低。并且,这些纯化的心内膜内皮显示出明显与瓣膜/心脏发育相关的功能缺失,例如EndoMT, NOTCH通路,细胞外基质生成,细胞粘附功能,以及血管新生。此外,他们还利于体外共培养技术证实了HLHS病人iPSC来源的心内膜内皮可抑制正常心机细胞的增殖以及收缩功能。

为进一步验证在体外iPSC-EC中的发现,课题组对于一例左心发育不良 (Underdevelopment Left Heart, ULV)的胎儿心脏进行了单细胞测序。通过与之前正常胎儿心脏以及iPSC-ECs的测序结果交叉分析,他们发现Fibronectin 1 (FN1) 在HLHS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FN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不仅在HLHS病人心内膜内皮显着降低,抑制其表达还可破坏正常人心内膜内皮和iPSC来源心肌细胞的功能。而外源性添加FN1则可明显改善HLHS病人iPSC来源心肌细胞功能的损伤。此外,PCGC结果提示ETS1基因突变与HLHS发病有直接联系。与FN1相似,课题组发现ETS1在HLHS病人心内膜内皮显着下降并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心内膜内皮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活性。与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Shuyi Nie教授的合作进一步证实,在体非洲爪蟾心脏特异性敲除ETS1基因既可以抑制心内膜FN1的表达,心室腔容积也显着降低。

综上所述,课题组通过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病人特异性iPSC以及心脏样本对于心内膜内皮在HLHS的发病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发现了多个关键性治疗靶点。此外,课题组还将iPSC-EC以及人胎儿心脏细胞scRNA-seq数据上传到单细胞测序搜索平台以进行共享。

原始出处:

YifeiMiao,LeiTian,MarcyMartin,et al.Intrinsic Endocardial Defects Contribute to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Cell Stem Cell.Available online 17 August 2020.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07.015

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lood:血流剪切应力促进内皮细胞释放RNA介导侧支动脉形成

血管系统中的流体剪切应力是旁路自然生长的驱动力,是抵消闭塞性血管疾病(如中风或心肌梗死)的有害后果的一种基本的内源性机制。这一过程被称为动脉形成,它依赖于白细胞的局部聚集,而白细胞为已有的侧支动脉提供生长因子,促进其生长。虽然已经鉴定出几种机制蛋白,但导致局部白细胞募集的一系列机制转导事件仍不明确。在小鼠动脉形成(股动脉结扎处理)模型中,Manuel Lasch等人发现流体剪切应力增加时,内皮细胞

Blood:胞外RNA释放介导侧枝动脉形成

中心点:剪切应力诱导的内皮细胞RNA的释放是通过控制机械转导来启动动脉形成的关键。胞外RNA对启动驱动动脉形成的炎症过程的内皮细胞释放VWF至关重要。摘要:血管系统中的流体剪切应力是旁路自然生长的驱动力,是抵消血管闭塞性疾病(如中风或心肌梗死)有害后果的一种基本的内源性机制。这一过程被称为“动脉形成”,它依赖于白细胞的局部募集,而白细胞的募集为已存在的侧支动脉提供生长因子,促进其生长。虽然已经鉴定

Cell Death Dis:Caveolin-1调控酸性鞘磷脂酶/神经酰胺介导的内皮细胞的放疗反应

质膜内的组织形式对于其在多个细胞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胆固醇作为质膜的主要成分,能够严重影响质膜的组织形式。鞘脂与胆固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这些脂质的侧向及局部的缔合,最终形成了富含鞘脂及胆固醇

Blood:镰状细胞病患者不同状态时的血浆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影响不同

SS患者危重时释放的血浆微粒可增加内皮细胞ICAM-1水平和中性粒细胞黏附。 羟基脲治疗降低了微粒上暴露的磷脂酰丝氨酸,从而破坏了其促炎特性。

Cell Death Dis:MLKL调控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细胞坏死性凋亡是程序性坏死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MLKL(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作为坏死性凋亡的终末执行者,受TNFR激活的RIPK1或TLR3激活的TRIF信号级联反应下游的RIPK3的调控

Blood:单细胞测序揭示内皮细胞到造血干细胞前体的发育轨迹

单细胞分析确定了从内皮细胞到造血干细胞前体的轨迹,并确定了中间阶段。 动脉血源性内皮细胞产生两波CD45+细胞;早期的一波是祖细胞,随后是造血干细胞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