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Urol:研究鼓励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监管

2013-01-07 J Urol dxy

  研究者称:积极监测对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监管方式,并且处于积极监测中的前列腺癌患者全身性进展的风险较低。在对262位原本预计立即手术或进行放射治疗的男性患者为期60个月的积极监测随访期间,仅43位患者选择了进行治疗。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Bertrand Guillonneau和他的同事报道说:在那些选择延缓治疗的患

  研究者称:积极监测对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监管方式,并且处于积极监测中的前列腺癌患者全身性进展的风险较低。在对262位原本预计立即手术或进行放射治疗的男性患者为期60个月的积极监测随访期间,仅43位患者选择了进行治疗。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Bertrand Guillonneau和他的同事报道说:在那些选择延缓治疗的患者中,两年内大部分(约95%)患者没有发现明确的转移灶。

  研究小组称,这些研究强调了一些积极监测标志性的特征并且着重描绘了研究结果,即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进行治疗干预,这些患者在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治疗癌症相关的支出方面的确获得了很大的受益。然而,研究小组提示说,在积极监测之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来确定病变的进展程度,活检的阳性次数可能会影响患者是否继续进行积极监测。

  Guillonneau等认为,最终AS是否成功取决于对疾病的准确评估。通过严格的筛选标准(年龄<75岁,临床分级T1-T2a,PST小于10ng/ml,诊断性穿刺阳性小于3次,穿刺Gleason评分<3分),并且在积极检测前穿刺活检进行分期,研究小组认定一组患者处于前列腺癌低风险期,另一组前列腺癌切除后的患者5年复发率低于5%。

  泌尿学期刊报道说:积极监测2年和5年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1%和75%。43名选择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26名,放射治疗13名,冷冻疗法1名,化学去势疗法3名,在治疗的中位时间第23个月,只有2名患者疾病恶化。重复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和穿刺活检阳性次数较多的患者更多选择中止积极监测而进行治疗。

  研究小组说,我们强烈建议在积极监测之前进行穿刺活检来确定疾病的进展程度这一方法应该强制进行,它可以筛选掉约30%患者,将格里森分级的采样误差最小化,并且预测积极监测的预后。Guillonneau等说:”积极监测并不等于忽视低风险癌症患者的疾病,而是积极的督促低风险患者早期观察,如果需要的话可进行多次的前列腺穿刺进行监测,并且在前列腺癌还在可治愈范围内的时候给予干预性的治疗。

  研究者称:积极监测对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监管方式,并且处于积极监测中的前列腺癌患者全身性进展的风险较低。在对262位原本预计立即手术或进行放射治疗的男性患者为期60个月的积极监测随访期间,仅43位患者选择了进行治疗。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Bertrand Guillonneau和他的同事报道说:在那些选择延缓治疗的患者中,两年内大部分(约95%)患者没有发现明确的转移灶。

  研究小组称,这些研究强调了一些积极监测标志性的特征并且着重描绘了研究结果,即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进行治疗干预,这些患者在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治疗癌症相关的支出方面的确获得了很大的受益。然而,研究小组提示说,在积极监测之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来确定病变的进展程度,活检的阳性次数可能会影响患者是否继续进行积极监测。

  Guillonneau等认为,最终AS是否成功取决于对疾病的准确评估。通过严格的筛选标准(年龄<75岁,临床分级T1-T2a,PST小于10ng/ml,诊断性穿刺阳性小于3次,穿刺Gleason评分<3分),并且在积极检测前穿刺活检进行分期,研究小组认定一组患者处于前列腺癌低风险期,另一组前列腺癌切除后的患者5年复发率低于5%。

  泌尿学期刊报道说:积极监测2年和5年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1%和75%。43名选择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26名,放射治疗13名,冷冻疗法1名,化学去势疗法3名,在治疗的中位时间第23个月,只有2名患者疾病恶化。重复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和穿刺活检阳性次数较多的患者更多选择中止积极监测而进行治疗。

  研究小组说,我们强烈建议在积极监测之前进行穿刺活检来确定疾病的进展程度这一方法应该强制进行,它可以筛选掉约30%患者,将格里森分级的采样误差最小化,并且预测积极监测的预后。Guillonneau等说:”积极监测并不等于忽视低风险癌症患者的疾病,而是积极的督促低风险患者早期观察,如果需要的话可进行多次的前列腺穿刺进行监测,并且在前列腺癌还在可治愈范围内的时候给予干预性的治疗。


A multi-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of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low risk prostate cancer

Purpose

For select men with low risk prostate cancer active surveillance is more often being considered a management strategy. In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we evaluated the actuarial r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maining on active surveillance,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delayed radical prostatectom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cohort of 262 men from 4 institution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age 75 years or younge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10 ng/ml or less, clinical stage T1–T2a, biopsy Gleason sum 6 or less, 3 or less positive cores at diagnostic biopsy, repeat biopsy before active surveillance and no treatment for 6 months following the repeat biopsy. Active surveillance started on the date of the second biopsy. Actuarial rates of remaining on active surveillance were calculated and univariate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predictors of discontinuing active surveillance.

Result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29 months 43 patients ultimately received active treatment. The 2 and 5-year probabilities of remaining on active surveillance were 91% and 75%,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cancer on the second biopsy (HR 2.23, 95% CI 1.23–4.06, p = 0.007) and a higher number of cancerous cores from the 2 biopsies combined (p = 0.002) were more likely to undergo treatment. Ag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clinical stage, prostate volume and number of total biopsy cores sampled were not predictive of outcome. Skeletal metastases developed in 1 patient 38 months after starting active surveillance. Of the 43 patients undergoing delayed treatment 41 (95%) are without disease progression at a median of 23 months following treatment.

Conclusion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29 months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select patients appears to be safe and associated with a low risk of systemic progression. Cancer at restaging biopsy and a higher total number of cancerous cor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likelihood of remaining on active surveillance. A restaging biopsy should be strongly considered to finalize eligibility for active surveillance.

  



    

作者:J Uro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3-01-09 wwzzly

相关资讯

Science:科学家揪出前列腺癌罪魁祸首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12月14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分子开关,证实其可在无雄激素刺激的情况下促使晚期前列腺癌扩散。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有可能促成对不再受控于激素阻断药物的前列腺癌的新治疗。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了在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

英国研究称2027年每两名男性或有一名患癌

    英国癌症研究会12月19日预测称,由于人们越来越长寿,患癌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预计到2027年,每两个男性中就有一个有患癌的风险。但人们不用为此紧张,因为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带癌生存的患者也不断增多。     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男性患癌的风险将从2010年的44%上升至50%。女性患癌的风险也会从目前的40%上升至44%。在未来1

NEJM:阿比特龙可使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有显著获益

一项重要的新临床试验显示,一种已经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药物也可使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明显获益。去年5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批准将伦敦癌症研究所研制的阿比特龙列为国家健康保险(NHS)的医保用药,其治疗适应症是对标准激素治疗和紫杉醇化疗停止反应的前列腺癌。 癌症研究所(ICR)和皇家马斯登NHS信托基金进行了一项新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化疗前给无症状和轻度症状男性患者进行

J Urol:新的诊断创新可改进医生检测前列腺癌的方式

虽然已有大量前列腺癌检查和治疗方法,专家和患者们仍不断面临着预测疾病发生过程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的挑战。现在有两项诊断创新—PCA3尿液检测和一种靶向性更强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改进医生诊断前列腺癌的方式,以及随后患者选择治疗的方式。 现有前列腺癌检测技术均有局限性。血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检测可显示潜在前列腺癌,但不能预测癌症的侵袭类型

JNCI :质子放射治疗可以将前列腺癌患者的副作用降到很低水平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杂志上报告,与接受标准放射治疗[名为调强放疗(IMRT)]的患者相比,接受质子放疗(费用高昂)的患者的副作用,例如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能缓解到最低程度。 众所周知,男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调强放疗—会导致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之类的副作用。质子放射治疗的支持者认为,质子的物理性质可能减少这些常见的副作用。 “质子放射治疗变得越来越普及

Radiother Oncol:膀胱充盈增加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放疗后的急性毒性反应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IMRT是否能减少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放疗后前列腺癌患者的急性治疗相关毒性反应。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Suneil Jain等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Radiother Oncol 11月的期刊上。 本研究未前瞻性研究,共有23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EPNI分割调强刺激前列腺。在研究进行过程中,根据文献报道的新的方法进行EPNI。共采用了三种方法,分别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