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Ophthalmol: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增加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

2016-08-27 MedSci MedSci原创

据发表于Am J Ophthalmol的一项研究探究了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口服双膦酸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连续服用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其湿性AMD的发生风险较高。 采用三种研究设计:(1)不均衡性的分析;(2)病例对照研究;(3)自我对照病例系列(SCCS)。 设置:(1)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2个患者

据发表于Am J Ophthalmol的一项研究探究了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口服双膦酸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连续服用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其湿性AMD的发生风险较高。

采用三种研究设计:(1)不均衡性的分析;(2)病例对照研究;(3)自我对照病例系列(SCCS)。

设置:(1)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2个患者队列。研究对象:(1)所有与口服双膦酸盐类相关的AMD的报道;(2)不列颠哥伦比亚(2009–2013年)湿性AMD患者和100万对照者(2000–2007)。干预: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观察指标:(1)向FDA报告的AMD;(2)首次经不列颠哥伦比亚视网膜专家诊断为湿性AMD。

结果,不均衡性分析中,133例阿仑膦酸钠相关的AMD报道,20例伊班膦酸盐和14例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盐和二膦酸盐报告的比值比(RORs)分别为3.82(95% CI:2.94-4.96)、2.40(95% CI:1.49-3.86),和2.87(95% CI:1.58-5.19)。病例对照分析中,共有6367名患者和6370名相应的对照者。常规服用双磷酸盐的患者中,指数日期前1、2及3年时湿性AMD校正后的OR分别为1.24(1.12-1.38),1.38(1.22-1.56),和1.59(1.38-1.82)。SCCS分析中,198名湿性AMD患者为连续服用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湿性AMD VS连续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的率比为1.99(95% CI:1.41-2.79)。本研究并无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数据信息。

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连续服用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其湿性AMD的发生风险较高。鉴于这项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且数据也存在局限性,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

原始出处:

Zaid Mammo, Michael Guo, et al., Oral Bisphosphonates and Risk of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 J Ophthalmol. 2016;doi:10.1016/j.ajo.2016.04.022.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6-10-13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真好,喜欢阅读

    0

  2. 2016-09-15 ylzr123

    关注值得,学习。赞!好文探究。

    0

  3. 2016-09-14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不错,值得拜读

    0

  4. 2016-09-09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赞!好文章,拜读,深入学习。

    0

  5. 2016-08-29 huangdf

相关资讯

BMJ:笔直的电线杆在她眼里竟然是弯曲的——案例综述(上)

患者女,73岁,因“视物扭曲模糊2月,加重2周”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右眼视敏度20/25,左眼视敏度20/100。眼前段检查:早期白内障,余无特殊。直接眼底检查:左眼黄斑处出血性隆起性病变,如下图所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答案: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讨论:AMD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可涉及大面积黄斑。在发达国家,AMD是导致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仅在美国,据估计AMD影响了175万人,

BMJ:笔直的电线杆在她眼里竟然是弯曲的——案例综述(下)

4-诱发因素有哪些?答案:吸烟、年龄、种族和遗传因素。讨论:吸烟:是湿性AMD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大多数研究存在争议的热点区域。如果吸烟者存在AMD风险,那么应该戒烟。年龄:另一个危险因素。“Beaver Dam Eye Study”为以白人为主的研究,≥75岁的成年人与43-54岁成年人相比,出现以下特征的5年发生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更大尺寸的玻璃膜疣、软模糊的玻璃膜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