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下23岁患者呼吸机后 护士哭喊:为什么是我?

2018-09-07 徐钰琦 环球医学

都说医院是一个最能见证人性的地方,去医院走一遭或者在医院工作一段时间,能看到不少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医院的ICU可谓是疾病最重、花钱最多、病人最遭罪、家属压力最大、护士最累的科室,这里能见证更多的“故事”。医院ICU的患者,每天拖着一副“残躯”,看似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没有了知觉和灵魂,实际上也很渴望人文关怀。我们来看看医院ICU里都有哪些苦辣酸甜的故事。有些患者从ICU里出来后开玩笑说,“谁爱的是

都说医院是一个最能见证人性的地方,去医院走一遭或者在医院工作一段时间,能看到不少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医院的ICU可谓是疾病最重、花钱最多、病人最遭罪、家属压力最大、护士最累的科室,这里能见证更多的“故事”。

医院ICU的患者,每天拖着一副“残躯”,看似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没有了知觉和灵魂,实际上也很渴望人文关怀。我们来看看医院ICU里都有哪些苦辣酸甜的故事。

有些患者从ICU里出来后开玩笑说,“谁爱的是钱,谁爱的是你,到了ICU一试便知。生死之间,没谁再想着粉饰人性,一切都那么赤裸裸。”

故事一

多年前,一位老科学家住进了ICU,老人住进ICU时无法说话,进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医生要纸和笔,然后颤抖地写下:“枪毙我吧,立即执行。”后来得知,老人家是军人出身。

老爷子一生最爱喝五粮液,在他最后一次生日那天,很多功成名就的学生来看望他,其中有一个学生问医生:“老爷子一辈子最爱喝五粮液,能不能滴两滴给他尝尝?老人可能活不过这两天,想最后为他做一点事。”医生知道老人的病情已无力回天,就允诺了。护士给老爷子的嘴唇滴了一滴五粮液,老爷子抿了抿嘴唇,眼里闪出光芒。随后,学生们给老爷子唱了生日祝福歌,老爷子当晚就走了。

住进ICU里的患者并没有被完全折磨得没有了知觉,他们的内心和正常人一样有着渴望和向往,只是无法表达。

故事二

71岁的陈阿婆患有慢阻肺几十年,因双肺严重感染转入ICU治疗,病情危重。来了之后无论医生护士怎么劝说,她始终一言不发,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医生想着可以问问家属,看看还有什么老人放不下的东西。一问才知道,阿婆从前一直是个女强人,爱美,从来不服输,现如今却浑身插满管子,宛如“活死人”,内心一直无法接受。她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大孙子。医生告诉阿婆:“你的大孙子托我告诉你,他想你了,他等着你健康出来,还要等你看着他结婚。”听完这句话,阿婆忍不住流泪了。从此以后,阿婆有了强烈的求胜欲,经过四十多天的积极治疗,顺利出院。

对于放弃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试着探寻其内心最在乎、最不舍、最不甘的事情,这样可以激发患者的求生欲。

故事三

老韩是个真土豪,脖上挂着粗金链子,手上套着3个金戒指,走起路来外八字。老母亲第一次住进ICU,他一见到医生立马哭着求医生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救他母亲。第二天,他直接拎了两个黑胶袋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口,看到医生,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下就哭了。塑料袋里装着崭新的人民币,有好几十万。他哭着求医生:“我听人说,现在有干细胞疗法可以救我妈。求求你,一定要救我妈,多少钱都可以。”医生告诉他,干细胞疗法目前在国内还无法开展,而且这种疗法对他母亲也没有用。

金钱能买来很多东西,但不是万能,一定买不来健康和时间,有时间放下工作陪陪家人。

故事四

李莉曾是ICU的一名护士。她说,如果自己某一天病入膏肓,绝对不会踏进ICU半步。在她看来,这里的每位患者身上都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路,被各种监护仪器捆绑在病床上不能动弹,没有家属的陪伴,活着既没有尊严,还要饱受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

ICU里是没有时钟的,白炽灯24小时亮着,不分昼夜,无异于与外界相隔绝。大部分病人生活无法自理,护士们每天都要给病人擦拭大便、吸痰、擦洗身体,整个病区报警声此起彼伏,一天下来都会幻听。

最终,李莉离开了ICU,留下数以千计的“白衣天使”还在坚守岗位。

ICU里的护士和患者是真的“苦”!

故事五

小李是一位23岁的年轻小伙子,骑摩托车摔断了颈椎神经,在ICU里躺了很多天,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没有办法可以救他。为了救他,家里变卖了房产,四处欠债。最终,他的爸妈哭着签了同意书,决定放弃治疗。

执行撤呼吸机任务的是一名年轻护士。在取下呼吸机当日,她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不停地说:“为什么是我?”在取下呼吸机的瞬间,她看见患者的眼睛突然睁大,闪现出惊恐和求救的信号,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留念。

住在ICU的患者身体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痛苦还没有消灭他们的思想,他们有的人想活却无法活。

医院的ICU里充满着人世的苦难与无奈,里面的患者饱受身体的摧残与折磨,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痛苦生活,但他们仍渴望爱与归属,需要人文关怀。医护人员每天辛苦劳累,见证无数生生死死,人情冷暖,有离开的也有坚守岗位的。

作者:徐钰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8-09-07 天地飞扬

    17862984991

    0

  2. 2018-09-07 惠映实验室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医生患病垮得更快”魔咒 背后的神秘力量

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医生患病,垮得更快》引起热议。这句话乍听像是迷信,难道医生们中了魔咒不成?但有众多医生纷纷表示,确实存在这种现象。那么,这一魔咒背后,有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起作用呢?可怕的魔咒 生病后医生垮得更快肝癌患者在出现肝区轻微不适后,立马就诊,通常存活期为3~6个月。但下面这两位医生,自己作为肝癌方面的专家,按理说有能力为自己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理应比别的患者存活时间更长。但事与愿违,仅

“当代医学桂冠诗人”试验失败之后 将论文写成了小说

2015 年的今天,“当代医学桂冠诗人”奥利弗·萨克斯逝世。他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故事记录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更为“帕金森神药”左旋多巴的传奇故事留下了一个精彩的注脚。yIZO-hinpmnq4710441.jpg奥利弗·萨克斯 | Adam Scourfield/BBC/AP Photo/AP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实在不算成功。他不是

看病找熟人帮忙 作用不比安慰剂大?

喜欢找熟人办事,这是部分中国人喜欢的做事方式。不可否认,找熟人办事有时确实效率可以更快、更高,也省去好多麻烦。但是,在麻烦别人的时候也需要有个度,如果能让人舒舒服服心甘情愿为你办事,这就更了不得。在医院工作,医生常常收到亲戚、朋友需要帮忙看病的信息,但医生有时帮了忙最终两方都不愉快。如何更好地找医生帮忙看病,你需要知道这些。看病难 找医生朋友更方便?说到看病难,其实面对的更多的是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

化解医疗纠纷迎来完整攻略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医患双方,特别是医疗纠纷的解决确立了基本规则。”

医生开两张药方?医院:不排除医生与药店勾连

近段时间,有多位读者向本报反映在当地医院就诊时遇到了“蹊跷事”:医生看完病后,往往会开出两个“药方”,一张在医院的药房取药,可以医保报销;一张要去医生指定的外面的药店才能拿到药,很多患者对此表示不解。针对读者的疑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前两天,我家孩子因为拉肚子去襄城县一家公立医院儿科就诊,医生诊断为消化不良引起的小儿腹泻”,8月28日,襄城县居民刘晓伟(化名)告诉记者,当时医生在就诊卡上开了两

我国医生为何总喊累?近八成每周工作时间超50个小时

医生呵护群众健康,医生自身的健康又该怎样呵护?昨今两天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医疗卫生行业EAP论坛”上,专家亮出一组数据:根据去年国内医生群体生存调研显示,77%的医生一周工作超过50小时,43.5%以上表示每月最长留宿8次以上 ,69.4%的正高级医生每月参加会议4次以上。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状态,令医生身心健康“亮起红灯”,职业倦怠乃至职业能量耗竭接踵而至。微信图片_2018090716285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