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O】R/R DLBCL患者CAR-T治疗失败后异基因移植的结局

2024-01-31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近日发表一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CAR-T治疗后复发并接受allo-HSCT的10例R/R DLBCL患者的结局。

CAR-T后异基因移植

CAR-T治疗失败的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标准化疗方案,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模式。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治疗选择。来自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ASTCT)的专家组意见建议,对于CAR-T治疗后达到CR的患者,经个体化评估后可考虑进行allo-HSCT,而对于复发/进展的患者,应将allo-HSCT纳入治疗方案之一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近日发表一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CAR-T治疗后复发并接受allo-HSCT的10例R/R DLBCL患者的结局。

图片

研究结果

10例患者中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43.5岁。10例患者中8例为IV期,2例为III期。IPI评分2~4分:2分4例,3分5例,4分1例。所有患者allo-HSCT前均接受过CAR-T治疗:4例接受CD19 CAR-T治疗,6例接受CD19/CD22 CAR-T治疗;所有CAR-T细胞均为自体CART。CAR-T疗法的最佳缓解包括30%(n=3)的患者达到CR, 40%(n=4)的患者达到PR, 30%的患者达到SD/PD (n=3)。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见表1。

图片

所有患者均在CAR-T治疗后几个月的随访期间复发。CAR-T失败后一线挽救治疗方案为维奈托克为主(2例)、伊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1例);7例患者在CAR-T和allo-HSCT期间未接受任何治疗。

CAR-T治疗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84.5天。8/10例供者为半相合家族成员,2/10例供者为 HLA 相合同胞。预处理方案包括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和TBI/CY治疗。骨髓+外周血是最常见的移植来源。最常见的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90%)。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3天。CD34+细胞数0.95~7.36 ×106个/kg,中位3.04×106个/kg(表2)。

图片

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中5例获得CR, 1例获得PR,ORR为60%。中位OS为21个月,1年OS率为70%。中位PFS为5个月,1年PFS率为40%。

1例患者发生II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此外III级有1例。5例存活患者中,1例发生NIH轻度慢性GVHD。至末次随访共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疾病复发和进展(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无复发率为20.0%。

总结

该研究评估了allo-HSCT治疗CAR-T治疗失败的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表明allo-HSC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疗效良好。

参考文献

Cong, M., Ai, S., Kang, L. et al. Outcome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R/R DLBCL patients with failure of CAR-T therapy. Exp Hematol Oncol 13, 4 (2024). https://doi.org/10.1186/s40164-024-00473-y

作者:聊聊血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肠道微生物失调影响DLBCL免疫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DLBCL 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肠杆菌科细菌丰度更高

AJH: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于DLBCL CNS预防无效,基线脑脊液分析很重要

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于DLBCL CNS预防无效,基线脑脊液分析很重要。

JACC CardioOncol:DLBCL治疗中的肿瘤学和心血管考量

作者通过一个案例,讨论了基础心脏疾病患者中 DLBCL 的管理,以及多学科护理在评估和治疗这些患者中的作用。

【Clin Transl Med】赵维莅教授团队证实CD47过表达与DLBCL微环境和进展的关系

为了建立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赵维莅教授团队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系统分析,研究了DLBCL中基因突变和肿瘤微环境与CD47过表达之间的关系。

【Semin Hemato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

《Seminars in Hematology》近日发表一篇文章,阐述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

【Cancer Lett】CD30在EBV+DLBCL中高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

江苏省人民医院学者开展一项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探索CD30在EBV+DLBCL中高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近期发表于《Cancer Letters》,通讯作者为徐卫教授和梁金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