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欲破译耳聋密码

2016-03-16 李惠钰 中国科学报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欲破译耳聋密码 让下一代远离无声世界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李惠钰 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诊断中心测听室内,一周岁的聪聪对各项听力测试均反应正常。这也说明,借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我国首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治疗取得成功。 聪聪的父母均为我国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GJB2携带者。一年前,这对夫妇在经历胚胎植入前的耳聋基因诊断、胚胎着床

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诊断中心测听室内,一周岁的聪聪对各项听力测试均反应正常。这也说明,借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我国首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治疗取得成功。

聪聪的父母均为我国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GJB2携带者。一年前,这对夫妇在经历胚胎植入前的耳聋基因诊断、胚胎着床后应用单体型分析胎儿基因型、孕19周对羊水细胞进行基因检测等曲折过程后,终于在去年年初迎来试管婴儿聪聪的诞生。

这项创举的攻关者之一就是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王秋菊。而为了对我国聋病基因进行全面的精准定位,王秋菊还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席贺林共同发起“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DGP),以期从遗传学层面破译耳聋密码。

深度揭示聋病基因组学特征

3月3日是我国第17次“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国际爱耳日”的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对于儿童听力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我国通过组织实施5个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五年规划,使40余万名听障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而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聋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聪聪的诞生就是我国聋哑防治从二、三级防控到一级预防性优生的里程碑突破。

但是,要想真正破解耳聋发生的遗传机制,并阻断遗传性耳聋,让下一代远离无声世界,还需要举国之力实施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

不久前,在2016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委员年会上,王秋菊表示,60%以上的耳聋由遗传因素造成,基因缺陷与听觉传导通路异常是耳聋发生的核心原因。

其中,听觉传导通路障碍是导致聋病发生的关键环节,约有300~600个听觉相关基因负责耳蜗精细结构与独特的微环境并决定听力状况。因此,破解耳聋发生的遗传及环境病因至关重要。

“但是,现有耳聋基因检测集中于常见基因GJB2、SLC2A4与线粒体12SrRNA的常见突变,诊断率为40%左右,更多的遗传性耳聋尚未明确病因。”王秋菊表示遗憾。

为深度揭示聋病发生的基因组学特征,DGP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DGP是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GS),针对百种以上耳聋疾病,包括先天性耳聋迟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等进行基因组学研究,深度挖掘聋病患者基因型—表型特征,实现聋病的精准防控。

记者了解到,DGP拟在5年内完成10万例聋病基因组研究,绘制中国人群耳聋高覆度基因图谱,制定临床聋病分子筛查与诊断指南,建立中国聋病遗传咨询体系,培养合格的临床聋病遗传咨询师,提高我国聋病防控整体水平。

与此同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分析,DGP还将建立中国聋病基因型与表型数据库,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遗传咨询和临床指导。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人才培训,同时也完成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统一采样试剂盒以及采样系统监控的确定,因为只有基础设施得到了保障,项目才能得以向前推进,也才能帮助DGP参与单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检测和诊断。”王秋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遗传学技术助聋病精准防控

“遗传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可以从遗传学层面了解耳聋发生的病因和机制,并从遗传学角度来诊断与预防疾病。”王秋菊说,聋病研究的终点就是发现与聋病相关的所有基因并实施靶向干预、基因阻断与基因治疗。

随着目前遗传学技术的进步,耳聋变得可防、可治及可控。其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聋哑防治从二、三级防控到一级预防性优生带来突破。

王秋菊表示,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挑选健康的不带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母亲体内,那么她将能孕育完全正常的后代,这也是该技术在聋病治疗中的一项重大应用。

此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玉和认为,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遗传性耳聋同时具有“简单性”和“复杂性”两种特性,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基因至少有300个,遗传性耳聋基因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

“新一代测序技术不仅能应用于新致聋基因研究,还可以更好地用于已知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诊断。”刘玉和补充道。

不仅如此,遗传性耳聋依据其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的病变,还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其中,综合征型耳聋约占30%,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综合征型耳聋的致病基因突变不断被发现。

王秋菊表示,DGP将面向耳聋患者进行基因学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数据样本检测和分析,从根本上实现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遗传咨询是连接纽带

DGP及其他基因组计划,其共同点都是一边面临海量数据,一边则对应各类疾患,而唯一能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便是“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是DGP得以实施的基础。而作DGP发起人之一,贺林也对遗传咨询行业特别是遗传咨询师这一职业寄予厚望。

“序列是战场,信息是财富,只有遵循了这一规律,才有可能在这场无硝烟的‘基因世界大战’中成为最终的胜者。”贺林表示,“遗传咨询师是解读你身体奥秘的人,是聚集财富的使者。遗传咨询师的使命就是服务于老百姓,努力降低遗传病的发生率和出生缺陷率。”

“遗传咨询是基因测序转向临床应用必不可少的一环。”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副主任马端指出,在高新技术进入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临床一线遗传咨询师的短缺和相关知识的匮乏,尤其是对检测报告解读、遗传学诊断和临床处理策略方面相关知识的匮乏,因此遗传咨询师的培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处长王永进也认为,要降低遗传病的发生率和出生缺陷率,遗传咨询师必不可少。他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逐步开展遗传咨询技能能力职业专项,建立中国遗传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推动中国遗传咨询的职业化。

作者:李惠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Pediatr: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耳聋情况

为了研究唐氏综合症的新生儿耳聋患病率,来自佛罗里达Golisano儿童医院的Adrienne医生等,对克利夫兰大学附属医院出生或在转入儿童医院的唐氏综合症患儿进行了横断面、回顾性研究。研究共纳入了77名大学附属医院出生的患儿和32名在儿童医院出生的患儿,这些患儿均与1995年至2010年在出生。研究者调查了没有听力筛查的概率、失访率、和确诊耳聋的概率,以及这些确诊儿童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现1

我国首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第三代试管婴儿诞生

讯(罗国金 尹自芳 高媛)1月29日19点43分,随着解放军总医院产房内传来一阵清亮的啼哭声,我国首例成功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第三代试管婴儿顺利诞生,经听力筛查完全具备正常听力,实现了聋哑防治从二、三级防控到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的跨越。此项研究由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秋菊教授和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生殖医学首席专家陈子江教授联合开展,华大基因天津研发团队和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超声诊断

医生连做8台手术劳累过度致耳聋

湖北宜昌一名医生18个小时连续做了8台手术后,因劳累过度,右耳突发神经性耳聋丧失听力。5月7日,记者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经治疗该医生右耳有所好转,但还未恢复听力。杜志勇在病房一边打针一边查看患者病历 杨添龙 摄5月3日上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医生杜志勇结束完两台手术后,觉得耳朵有点不舒服,“耳朵里嗡嗡响,于是我准备休息一下。”杜志勇说,可刚一坐下来,就又接到了需要进行手术的电话

Cell:多国科学家联合研究解析引发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理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名为pejvakin的分子的功能,pejvakin分子在机体听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分子缺失是引发噪声性耳聋的主要原因,而噪声性耳聋是引发耳聋的常见原因,该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 早在2006年,研究者就通过联合研究鉴别出了一种引发早期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的新型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

春节,提醒身边人,谨防“隐形杀手”——爆震性耳聋

受访专家: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助理研究员 刘丞 猴年春节将至,烟花爆竹又将燃放出绚丽灿烂的喜庆气氛,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锦上添花。但在爆竹炸响的同时,一个“隐形杀手”—— 爆震性耳聋也可能猛然袭击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耳科和听力学专家提醒各位朋友,春节期间要保护好耳朵,远离烟花爆竹的意外伤害。

阻断遗传性耳聋试管婴儿迎来周岁

本报北京2月3日讯(记者丁佳 通讯员罗国金、尹自芳)记者今天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获悉,由该院耳鼻咽喉研究所等单位攻关完成的我国第一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第三代试管婴儿一年前顺利诞生,日前这名叫聪聪的孩子迎来了一周岁生日。各项听力指标显示,聪聪是一名听力正常、茁壮成长的健康儿。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王秋菊说,聪聪的父母均为我国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GJB2携带者,第一胎男婴为重度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