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备受关怀的孩子可能更聪明
2022-09-24 影像小生 MedSci原创
寄养干预的因果效应的持续存在为照顾关系影响智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提供长期家庭安置是促进需要院舍照顾的儿童认知发展的最有利策略。
有证据表明,早期经历严重心理社会剥夺的儿童的认知能力优于家庭环境下的儿童。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安置是否有长期影响。
包括智商在内的认知功能与一系列生活结果(包括学术成就和经济成功)相关。尽管早期干预措施有望增强在资源匮乏环境中长大的儿童的认知能力,但观察到的获益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增加了智商提高是短暂的可能性。干预的早期影响是逐渐消失还是持续存在是有理论意义的,并且对此类干预的资金分配有重要影响。考虑到拥有最少资源的个体从丰富的环境中获益最多,要想检验干预措施是否能对认知能力产生持久变化,最好的测试方法可能是对生命早期遭受严重剥夺的儿童(例如那些在机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进行纵向随访。尽管有证据表明,家庭安置的儿童的认知能力优于群体安置的儿童,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安置是否会对成年早期产生长期影响。
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心理与人类发展系Kathryn L Humphreys等本研究分析了布加勒斯特早期干预项目(Bucharest Early Intervention Project)的纵向数据,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暴露于严重的社会心理剥夺后,将寄养作为机构护理的替代方案。
该研究报告了135名参与者在成年早期(18岁)接受评估的数据。发现,在随机分组后16年,被随机分配到高质量寄养机构的参与者的IQ评分(9分,0.6 SD)显著高于被随机分配到常规寄养机构的参与者。
图1.18岁FSIQ评分作为意向性分析组的功能。被随机分配到常规护理组(CAUG)和被随机分配到寄养干预组(FCG)的参与者在18岁时FSIQ评分的分布。
图2.早期生活的照顾质量是解释寄养干预对18岁FSIQ评分影响的潜在机制。
ITT组与早期生活的照顾质量相关(A),而照顾质量反过来与18岁FSIQ评分相关(B)。分布被旋转的核密度图剪切到观察值的范围内。在部分解释干预对18岁智商得分的因果效应时,早期生活中的照顾质量有显著的间接效应(C)。
图3. FSIQ在18岁时的得分作为FCG中寄养年龄的函数。
中介分析提供的证据表明,干预对成年早期认知能力的因果效应可以部分由更高质量的照顾和依恋安全来解释。
这些发现表明,早期投资于家庭护理作为机构护理的替代,可导致认知能力的持续增长。促进照顾关系是干预的一个可能机制。此外,探索性分析表明,整个儿童期的稳定安置与认知能力的最大长期获益相关。对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是否会带来持久的变化,对于决定投资于旨在改善儿童发育结局的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出处:
作者:影像小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