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2: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在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策略以及不同的AADs。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号称“无声杀手”,伤“心”又伤“脑”!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45岁以上成人的房颤标化患病率约为2%, 7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均达到5%。在房颤患者的长期管理中,房颤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其中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主要以消融和药物治疗为主。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在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策略以及不同的AADs。
2022年在第16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对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在房颤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精彩分享,本文梳理重点内容,以分享各位同道。
AADs与节律控制
对于房颤患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治疗危险因素及合并疾病,预防血栓栓塞以及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其中,节律控制为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节律控制可减少房颤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ESC2020房颤诊疗指南中推荐,AADs药物是节律控制的方法之一。
图:用于房颤复律的AADs药物
图:近期(急性)房颤复律AADs的选择
图:长期节律控制AADs的选择
目前,用于房颤复律的AADs药物包括胺碘酮、决奈达隆、伊布利特/多非利特、氟卡尼等,另外,β受体阻滞剂转复房颤效果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更弱,洋地黄类无转复效果。目前很少用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转复房颤,丙吡胺和索他洛尔转复房颤效果不确定。
AADs与室率控制
室率控制指不尝试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通过药物治疗使室率控制在一定范围。AADs是房颤患者室率控制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永久性房颤。不同的AADs对房颤患者远期预后有所不同,β受体阻滞剂元气预后最好。
当前,房颤室率控制AADs种类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洋地黄类等。β受体阻滞剂的口服制剂如美托洛尔(包括缓释制剂)、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均可用于控制心室率 的长期治疗。也可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地尔硫 (禁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室率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合并心力衰竭可选用地高辛。长期控制心室率的治疗 慎用胺碘酮。
图:房颤室率控制AAD种类
不同AADs对房颤患者室率控制预后的影响不同,有研究显示,随访14年,在累积死亡率方面,地高辛最高,β受体阻滞剂最低。另外,发在JAMA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地高辛和比索洛尔在改善房颤患者症状方面,没有差异。在临床上,常常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控制室率。
AADs与房颤消融
导管消融是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有Ⅱb 以上症状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可导管消融治疗。伴有心力衰 竭、肥厚型心肌病、年龄>75岁的心房颤动患者,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前或之后均可考虑行导管消融,但需慎重权衡导管消融治疗的风险。消融术后3个月为空白期,此期间发生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不认定为心房颤动消融复发。
有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肺静脉隔离术后立即使用伊布利特转复,提示远期无房性心律失常生存率明显改善。在术后短期使用AADs可降低3个月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预防房颤复发方面,胺碘酮效果最好。
AADs和导管消融可相互配合(术前、术中、术后),有助于改善患者无房性心律失常生存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OCC#
84
#抗心律失常药物#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