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Oncology:NRAS和BRAF突变与高危型原发黑色素瘤生存期的关系

2015-04-14 Zhang JL译 MedSci原创

NRAS与BRAF突变在多年以前已经发现存在于黑色素瘤中。然而,这两个基因突变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却尚未阐明。为了研究高危型黑色素瘤的死亡与这两个基因突变的关系,为黑色素瘤患者随访以及后续辅助治疗的需要评估,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JAMA Oncology杂志上。该项研究目的,在于阐明NRAS和BRAF突变与原发黑色素瘤的生存率以及肿瘤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以

NRAS与BRAF突变在多年以前已经发现存在于黑色素瘤中。然而,这两个基因突变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却尚未阐明。为了研究高危型黑色素瘤的死亡与这两个基因突变的关系,为黑色素瘤患者随访以及后续辅助治疗的需要评估,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JAMA Oncology杂志上。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阐明NRAS和BRAF突变与原发黑色素瘤的生存率以及肿瘤特征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7.6年,包括912个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因、环境和黑色素瘤(GEM)研究中的病例。这些病例均在2000年诊断为黑色素瘤并对其进行了NRAS和BRAF突变分析。

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原发黑色素瘤中NRAS阳性占13%,BRAF占30%,两者均阴性(WT)占57%。在包括临床病理特点的多变量分析中,相比WT黑色素瘤,NRAS阳性黑素瘤与有丝分裂的存在相关(优势比为1.8,95%置信区间[1.0-3.3]),与较低的白细胞浸润(TIL)等级相关(非急性0.5(0.3-0.8),急性0.3[0.5-0.7][与无TILs相比]),与非头颈部发病部位相关(0.1[0.01-0.6]头皮/颈部VS躯干/骨盆)。而BRAF阳性黑素瘤与更为年轻的患病年龄相关(年龄在50-69为0.7(0.5-1.0),年龄> 70为0.5[0.3 - -0.8][对比年龄< 50岁),与表面扩散亚型相关(结节状为0.5(0.2-1.0);斑点状为0.4(0.2-0.7),和未分类/其他为0.2[0.1-0.5][与表面扩散相比]),和有丝分裂的存在相关(1.7[1.1—-2.6])(所有对比差异P<0.05)。


NRAS和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的存活率与WT黑色素瘤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NRAS(优势比为1.7,95%置信区间[0.8-3.4]),BRAF(优势比为1.5,95%置信区间[0.8-2.9]),即使年龄、性别、地点、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所评估的肿瘤分级、TIL分级或研究中心有差异。然而,对比低风险(T2a 或更低级)的肿瘤(NRAS突变0.9[0.3-3.0]或BRAF突变0.6[0.2-1.7]),高风险(T2b或更高级)黑色素瘤的生存率显著较差(NRAS2.9[1.1-7.7]或BRAF3.1[1.2-8.5])(P=0.04)。



该研究结论指出,较低TIL等级NRAS阳性的黑色素瘤具有更多的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使其在免疫疗法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比WT型黑色素瘤,高危型含NRAS或BRAF突变阳性的黑色素瘤的死亡风险增加了差不多3倍,提示这些突变的预后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高AJCC等级的原发黑色素瘤。

原始出处:

Thomas NE, Edmiston SN, Alexander 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NRAS and BRAF Mutational Status and Melanoma-Specific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Higher-Risk Primary Melanoma.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09, 2015. doi:10.1001/jamaoncol.2015.0493.

作者:Zhang JL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郭军教授:2014年黑色素瘤进展

近年来,人类在征服癌症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进步。在所有的恶性肿瘤治疗中,黑色素瘤治疗的进步尤为令人瞩目,特别是抗PD-1抗体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所取得的成功,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年中彻底影响并改变其它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黑色素瘤,这一十年前似乎还“无药可治”的恶性肿瘤,在免疫靶向治疗和个体化靶向治疗日新月异的今天,似乎我们已经依稀看到扼住这条恶龙喉咙的一天即将到来。 免疫靶向治疗前景光明 抗

JNCI:两microRNA力挽黑色素瘤转移之狂澜

来自于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及其Laura和Isaac Perlmutter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被认为是迄今最大的对早期黑色素瘤细胞信号分子表观遗传分析的研究中,确定了在肿瘤中两个小的非编码基因材料与关键癌细胞的扩散的停滞相关,本质上影响着肿瘤的生物学命运。 在2月11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

Clin Cancer Res:尼罗替尼对KIT突变的黑色素瘤的II期临床研究

目的:尽管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作用于KIT突变的黑色素瘤能达到持续的响应,但选择性抑制剂伊马替尼的疗效以及这类药物对脑转移瘤的活性是未知的。实验设计:我们将有KIT突变或扩增的黑色素瘤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尼罗替尼400毫克BID进行 II期临床研究:A)先前用KIT抑制剂难治的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和b)脑转移瘤的患者。主要终点是4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次要终点包括响应率,疾病进展期和总生存期。西蒙

Clin Cancer Res: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失败?巨噬细胞作祟!

在过去的几年中,以药物直接影响参与癌症的进展的特定基因和蛋白质为主要特征的靶向疗法,已获批准应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包括被称为最致命皮肤癌的黑色素瘤。现在, 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黑色素瘤对此类药物耐药的一个新途径,而对这种现象认识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黑色素瘤靶向目标或新治疗方法的设计方向。该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靶向药物的攻击对象是

STM:治疗黑色素瘤,三合一效果更佳!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结果发现,开创性的三联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的控制方面获得更有效的疾病控制率。该法的有效率优于过去一直沿用的BRAF + MEK抑制剂或BRAF抑制剂+免疫治疗组合,并且能够增加免疫应答强度以及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靶向药物的攻击对象是发生突变的癌细胞而对健康组织的

PLoS ONE:揭秘驱动黑色素瘤迁移的关键分子机理

近日,来自Norris Cott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名为CXCR3分子的一个新的角色,研究者发现该分子可以扮演黑色素瘤转移的关键介导子,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研究者Mullins表示,我们假设黑色素瘤可以进行感知活动使其周围的环境变得较为恶劣,随后其就可以通过激活一种逃逸机制来产生反应,进而寻找更适于癌细胞繁衍的环境;而本文中我们发现黑色素瘤可以上调趋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