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基因有必要吗?最新报道肿瘤突变负荷TMB与PD-1的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2024-06-22 癌度 癌度

介绍 PD-1 抑制剂及肿瘤突变负荷 TMB 指标,通过新研究指出 TMB 并非免疫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对其作用提出质疑。

最近几年,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药物革新了肿瘤的治疗。PD-1抑制剂通过松开被癌细胞抑制的免疫细胞,彻底地扩大了肿瘤的治疗领域。但是尽管PD-1抑制剂被批准用于多种实体瘤,但是仅仅有部分患者能获益于这种药物。为了将能够从PD-1获益的患者区别出来,各种检测技术也是不断被开发和推广到患者面前。其中肿瘤突变负荷TMB就是这样一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TMB需要做几百个基因的检测套餐才能分析出来,这也意味着患者将要支付很高的检测费用。但是刚刚有一篇文献介绍这种TMB指标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预测PD-1的疗效,癌度为大家做一下解读分享。

图片

本文参考文献的截图

一、TMB是什么?

肿瘤突变负荷TMB表示的是肿瘤有较多的基因突变,这样可能会导致比较多的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能够被免疫细胞所识别。也就是如果肿瘤存在的突变越多,与正常细胞的差异就越大,这样就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使用PD-1抑制剂的效果可能就更好。

基于KEYNOTE-158的临床试验结果,美国FD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高TMB的患者。这个批准的依据是高TMB的患者有较高的治疗应答率,但是各组患者之间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没有差异。这也让人质疑TMB≥10个突变/Mb与使用PD-1的长期生存是否有关系?毕竟患者的长期生存才是金标准。下面的这个研究则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癌症》刚刚报道的结果,他们分析了一个大型的国家真实临床基因组数据集,以探索去回答上面的这一问题。

二、TMB与免疫治疗的效果有关系吗?

这是一项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开展的研究,他们认为肿瘤突变负荷TMB或肿瘤存在突变的数量能让PD-1发挥作用可能是错误的假设。这些科学家调查的数据库包含70698名患者,涉及到27种不同的肿瘤类型。其中14736名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剩余的患者没有接受过免疫治疗,他们对TMB和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图片

TMB和免疫治疗的相关性

研究的结果表明,肿瘤突变负荷TMB仅仅能预测27种癌症类型的12种,而在这12种癌症类型中,免疫治疗获益的TMB阈值远低于每百万碱基对10个突变,并且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差异很大,也就是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使用的临界值是任意的。

在该研究中检查的一些癌症类型中,TMB与从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提高有关。在其他情况下,生存率更差。这也说明肿瘤突变负荷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独立的影响,不管他们是否接受过免疫治疗。该研究的Hsieh博士介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突变负荷TMB并不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否会改善结果的可靠指标,这可能是该领域的范式转变。”

参考文献:

Maishara Muquith et al, Tissue-specific thresholds of mutation burden associated with anti-PD-1/L1 therapy benefit and prognosis in microsatellite-stable cancers, Nature Cancer (2024).

作者:癌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彭华/清华大学傅阳心《自然·通讯》:开发肿瘤特异性anti-PD-IL12免疫治疗药物

该研究通过构建anti-PD-1抗体和低亲和力IL-12的融合蛋白,实现对肿瘤浸润CD8+T细胞特异性地激活,在有效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同时避免IL-12引起的副作用。

安医大/合工大/中大最新AFM:胶体水凝胶可敏化微波消融诱导原位肿瘤疫苗和调节先天/适应性免疫治疗

本研究强调了胶体水凝胶致敏MWA治疗与aTIGIT治疗相结合的潜力,有望作为原位癌症疫苗接种的一种有前途的临床策略。

大咖谈 | ICIs治疗耐药的概念

2023年11月,我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继发性耐药的临床定义共识》于胸部肿瘤期刊《Thoracic Cancer》上发表。本专题对上述定义和共识内容进行了概述和对比。

中国药科大学最新AFM:物理化学线索引导尖刺MnMoOx纳米载体模拟溶瘤病毒,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通过模拟有效的癌症免疫疗法所需的纳米结构和生物活性,提出了简单、广谱的溶瘤病毒诱导纳米平台,以同时解决溶瘤疗效不足和肿瘤免疫抑制受损这两个主要问题。

广州医科大学李仕颖教授: 转铁蛋白受体靶向免疫刺激剂通过阻断β-catenin/CREB激活光动力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李仕颖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转铁蛋白受体靶向免疫刺激剂(PTI),通过联合光动力学治疗和阻断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转移性肿瘤的光动力免疫疗法。

华中科技大学李子福/杨祥良团队Biomaterials: “双管齐下”的抗氧化削弱策略增强光免疫治疗

以临床广泛使用的代血浆—羟乙基淀粉(HES)作为基体材料,构建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谷胱甘肽和硫氧还蛋白抗氧化途径双重抑制的复合纳米药物,用于高效光动力-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