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patol:谢青团队发现肝衰竭免疫治疗新策略

2020-04-16 感染科 瑞金医院图书馆

2020年4月1日,在国际肝脏病学排名第一的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团队与NIH高斌教授团队合作成果,题名为“In

2020年4月1日,在国际肝脏病学排名第一的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团队与NIH高斌教授团队合作成果,题名为“Interleukin-22 ameliorates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by reprogramming impaired regeneration pathways in mice”的研究论文。谢青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项晓刚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综合征。通常与细菌感染和高短期死亡率相关。目前缺乏能够完整模拟ACLF病程的动物模型,同时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方法

为模拟ACLF临床病程,本研究创建了一种严重肝损伤模型,通过整合慢性损伤(慢性四氯化碳注射)、急性肝损伤(双倍剂量四氯化碳注射)和细菌感染(细菌腹腔注射)三个步骤。ACLF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留取备用。通过检测肝脏损伤和再生来评估白介素-22的潜在给药效果。

结果

本研究中所构建的严重肝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ACLF的各项特征,包括:慢加急性肝损伤、细菌感染、多器官功能损伤和高死亡率。该模型中因出现促再生和抑再生信号通路的失衡导致肝再生严重受损。IL-6/STAT3通路激活受损早期源于库否细胞分泌IL-6受抑,而STAT1/STAT3通路激活的加强源于过激的固有免疫反应所产生的IFN-γ。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相比,ACLF患者外周血中有更高的IFN-γ,同时肝再生也较弱。IL-22治疗能够通过调控STAT1/STAT3通路平衡改善ACLF小鼠存活率,并增强包括BCL2在内的许多抗细菌基因的表达。

结论

慢加急性肝损伤或细菌感染与肝再生受损相关,是因为肝内促再生与抑再生的信号通路平衡被打破。IL-22治疗可以逆转这个平衡,同时缓解细菌感染,对ACLF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本研究在危重型肝衰竭领域,独创慢加急性肝衰竭“三阶段造模法”,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一种最接近患者临床特征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成功实现在小鼠模型中完整模拟大多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核心病程。该模型还能很好地模拟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程中出现的肝外器官损伤如肾功能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合适的生存周期用于干预研究。模型的造模方法能很好地标准化,且取材容易,简便快速,易于推广,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相关机制研究和新治疗靶点筛选提供可靠的平台。

Journal of Hepatology副主编Frank Tacke教授以“揭开幽灵的伪装--肝再生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为题撰写编辑评论,同期高度评价研究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构建成功的意义和价值,指出该研究为在慢加急性肝衰竭领域内理解和探寻潜在针对肝再生的治疗靶点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十年来,项晓刚和谢青教授团队一直在危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机制及诊治方向开展系统研究,重点探索宿主免疫微环境影响肝脏损伤后再生与修复的机制,探寻合适干预靶点,通过对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与肝脏损伤的深入研究,发现IL-22可以在各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时促进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并通过临床结合基础逐步明确IL-22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本研究解决了慢加急性肝衰竭领域内一直缺乏有效小鼠疾病模型开展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困境,研究成果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令人振奋的免疫治疗新策略,推动该方案的临床研究将会为我国广大的慢性肝病人群带来更多的康复希望。

原始出处:

Xiang X, Feng D, Hwang S, Ren T, Wang X, Trojnar E, Matyas C, Mo R, Shang D, He Y, Seo W, Shah VH, Pacher P, Xie Q, Gao B. Interleukin-22 ameliorates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by reprogramming impaired regeneration pathways in mice.J Hepatol. 2020 Apr;72(4):736-745. doi: 10.1016/j.jhep.2019.11.013.

作者简介: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研究方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的研究。

项晓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危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聚焦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平衡在肝脏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感染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再次对我国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 年版)》进行更新。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版)》(简称《指南》)旨在使医生对肝衰竭的诊疗有进一步了解,并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鉴于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本指南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衰竭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针对具体病情,临床医生应参照本

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患者1例

患者,男,42岁,主因发现小便浓茶色20余天,加重伴皮肤及巩膜黄染6d于2017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浓茶色,自诉全身肤色及巩膜无明显黄染,未予重视。10余天前因发热,自行服用对“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药物,经治疗后热退。6d前突然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伴纳差不思饮食,先后到其他医院急诊就诊,予对症保肝、退黄、抗感染等治疗,因病情危重及经济问题等原因最终周转至我院。

Nat Commun:新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炎中肝衰竭的分子机制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应用医学研究中心6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发现了在酒精性肝炎患者身上导致肝功能衰竭的分子机制,这有助于开发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新药物。

Intens Care Med:肝衰竭患者的体外肝支持的疗效

由此可见,ECLS可以降低ALF和ACLF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HE,对其他结局的影响尚不确定。但是,证据受到偏倚和不确定风险的限制,因此需要更大型的试验来更好地明确ECLS对患者重要结局的影响。

J Hepatology: 肝移植前急慢性肝衰竭临床过程对移植后存活率的影响

患有急性及慢性肝衰竭(ACLF)的患者都是肝移植(LT)对象,因为LT是唯一的治疗选择。本项研究旨在评估肝移植过程中的ACLF,特别是ACLF-3的临床过程是否影响移植后1年生存时间。

Adv sci:研究表明代谢干预或能治疗肝衰竭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余祖江团队及美国合作者,在肝衰竭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共同揭示了肝衰竭的代谢重编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