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eoporos Int:吗啡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关

2013-08-28 despe dxy

通过比较用和没有吗啡治疗的女性癌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探讨吗啡使用相关的骨质疏松风险,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C H Kao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吗啡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关,而双磷酸盐在台湾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生过程中加强吗啡的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杂志上,该杂志影响因子为


通过比较用和没有吗啡治疗的女性癌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探讨吗啡使用相关的骨质疏松风险,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C H Kao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吗啡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关,而双磷酸盐在台湾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生过程中加强吗啡的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杂志上,该杂志影响因子为4.039。【原文下载

该研究中,使用2000年纵向健康保险数据库和台湾重大伤病患者登记进行一项基于人群的巢式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1998-2010年期间,一个由12467例没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女性患者组成的恶性肿瘤队列,然后639例后来发生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并对其进行评估。对照组为从恶性肿瘤队列中挑选的没有骨质疏松症,并与每例骨质疏松症病例的年龄、癌症诊断时间2:1频率匹配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评估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并应用多变量模型控制年龄。

该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吗啡治疗的女性癌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风险比非吗啡使用者低10%,但这个风险的降低没有意义。在双磷酸盐治疗的患者中,吗啡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显著降低非吗啡组。

该研究发现,吗啡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无关,而双磷酸盐在台湾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生过程中加强吗啡的保护作用。

原始出处:

Lee CW, Muo CH, Liang JA, Chang SN, Chang YJ, Kao CH.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may reduce osteoporosis risk in female cancer patients with morphine use: a population-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Osteoporos Int. 2013 Sep;24(9):2519-24. doi: 10.1007/s00198-013-2331-8. Epub 2013 Mar 8. 【原文下载

作者:desp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3-08-30 showtest
  2. 2013-08-30 lsndxfj
  3. 2013-08-30 Eleven17

相关资讯

Spine:腰骶关节四钉棒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

脊柱后凸畸形,L5-S1 脊柱滑移,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畸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侧凸畸形等均需要进行腰椎后路长节段联合骶骨固定,但即使目前内固定器械和技术均已达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程度,腰椎联合骶骨长节段固定的融合率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腰椎和骶骨局部解剖特征,腰骶部独特的力学传递方式,骶骨骨质较差等原因,腰椎部不融合导致的钉棒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矢状位不稳定等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主流的两种腰骶

JCEM:女性钙摄入增加与死亡率风险降低有关

钙和维生素D被推荐用于维持骨骼健康,但是他们的不利风险受到关注。一些临床研究暗示钙摄入可能有心脏保护作用,,然而,另外一些研究报道心血管风险增加与补充钙有关系。低和高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都与死亡率的增加有关系。为了确定总钙和维生素D摄入与死亡率和来源异质性的关系,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David Goltzman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在女性,钙剂补充达到1000

NEJM:Wnt-1基因突变可导致骨质疏松

    芬兰研究人员识别出一种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基因新突变。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研发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6年开始,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和赫尔辛基中心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遗传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报告说,研究者在人体第12号染色体的Wnt-

骨转换标志物助于骨质疏松症疗效监测

2013年6月21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临床研究及骨质疏松中心的迈克尔·莱维茨基(Michael Lewiecki)教授与国内多位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目前,我国骨

CORR:老年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半肩置换和保守治疗效果相当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常见的肩关节损伤,老年患者出现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白种人、高龄及骨质疏松。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 目前关于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标准治疗措施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关节外科医生倾向于对这类患者进行半肩置换,而创伤骨科医生则习惯于进行内固定治疗,也有学者建议对这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上述三种治疗方式均

JNS:胸腰椎骨折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疗效良好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典型的骨折部位主要包括髋关节周围及椎体。未行治疗的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严重者可至截瘫。 自1985年骨水泥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治疗后,其应用已经日渐发展。目前PVP已经作为老龄人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一个标准治疗术式,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PVP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恢复等较传统开放手术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