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高空,十小时护航:葛均波院士飞机上救治美国心衰乘客

2016-04-01 陈婕 医学界微博

<div>3月31日,在上海浦东飞往美国芝加哥的UA836航班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救治了一名70多岁、房颤复发导致心衰的美国乘客。该乘客1年前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在起飞4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葛院士在听到机上广播的求助后立即赶到该乘客身旁,在缺医少药(甚至连听诊器都不给力)的万米高空,展开了快速、积极的救治。他给予该乘客吸氧,并利用飞机上仅有的硝酸甘油酯类药物扩张其血管,同时积极协调乘务人员将其从经济舱移至商务舱,从而能平卧增加回心血量(纠正:这是原记者写的,实际上,让患者进商务舱目的是让患者更舒适、放松)。经过10个小时的悉心照顾,美国乘客的症状有所好转,顺利抵达目的地。葛院士对此表示,“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医生”。</div> <div><br>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img.medsci.cn/webeditor/uploadfile/201604/20160401110346209.png" target="_blank"><i

3月31日,在上海浦东飞往美国芝加哥的UA836航班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救治了一名70多岁、房颤复发导致心衰的美国乘客。该乘客1年前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在起飞4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葛院士在听到机上广播的求助后立即赶到该乘客身旁,在缺医少药(甚至连听诊器都不给力)的万米高空,展开了快速、积极的救治。他给予该乘客吸氧,并利用飞机上仅有的硝酸甘油酯类药物扩张其血管,同时积极协调乘务人员将其从经济舱移至商务舱,从而能平卧增加回心血量(纠正:这是原记者写的,实际上,让患者进商务舱目的是让患者更舒适、放松)。经过10个小时的悉心照顾,美国乘客的症状有所好转,顺利抵达目的地。葛院士对此表示,“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医生”。






葛均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同济大学副校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导管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计划特聘教授。

作者:陈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6-04-01 ycb

    心衰增加回心血量?

    0

相关资讯

“内皮友好型”支架:葛均波院士团队的十年研发路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里程碑式进展,DES减少支架内再狭窄,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然而,DES的这种作用却是一把双刃剑:其携带药物在发挥抗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血管损伤部位的再内皮化,可能导致晚期或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了解血管内皮功能以期开发新一代血管“内皮友好型”支架成为业界的重大课题。自21世纪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带领课题组团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