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脑血栓取出后24小时NIHSS评分,可有效预测长期功能

2021-08-18 Freeman MedSci原创

经基线调整后的24小时NIHSS,是预测血管内治疗患者90天mRS结果的最强因素。二分法的24小时NIHSS得分≤7是第二好的预测因素。

随着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后的研究进展,提高研究效率的策略变得势在必行。高效的EVT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定义一个早期和最佳的临床替代终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精确区分有效和无效的干预。

此外,对神经系统状态的基线和早期随访(通常是24小时)评估,最经常使用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是常规且容易进行的。

根据NIHSS测量的早期神经系统状态与以患者为中心的长期功能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急性卒中干预后的NIHSS早期测量是临床试验中一个有吸引力的早期替代临床终点。

然而,这一终点的定义和统计分析在急性卒中文献中存在很大差异。以往的试验认为,NIHSS评分绝对值减少4、8或10分,或24小时NIHSS评分为0-1分,反映早期神经系统恢复。

因此,24小时NIHSS经常被分析为二元结果,往往没有对基线测量进行适当的核算,以使效率提高。

藉此,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Eva A. Mistry等人,利用一个大型的、前瞻性的、现代的、多中心的、真实世界的数据集来确定早期的、基于NIHSS的结果测量,以最好地预测接受EVT治疗的患者的90天功能结果,并利用外部数据集验证这一发现。、

在这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事后分析中,他们比较了24小时评估的NIHSS、ΔNIHSS(基线减去24小时评估的NIHSS)和百分比变化(NIHSS×100/基线NIHSS)的能力。

使用逻辑回归(调整了年龄、基线NIHSS、葡萄糖、高血压、Alberta Stroke Program早期CT评分、再通时间、再通状态和静脉溶栓)和Spearman ρ,以连续和二分法分析预测90天改良的Rankin量表(mRS)。

在在BEST(Blood Pressure After Endovascular Stroke Therapy)队列的485名患者中,446名(92%)有90天的随访数据被纳入。在多变量模型中对基线进行调整的绝对24小时NIHSS,在所有评估的定义中具有最高的预测能力;

对于用临界点预测mRS评分0-2,这是第二种最有效的方法,24小时NIHSS评分的最佳阈值是≤7(敏感性80.1%,特异性80.4%,P<0.001),其次是NIHSS的百分比变化(敏感性79%,特异性58.5%;P<0.001)。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经基线调整后的24小时NIHSS,是预测血管内治疗患者90天mRS结果的最强因素。二分法的24小时NIHSS得分≤7是第二好的预测因素。
尽管连续的和二分法的NIHSS≥4分可以预测90天的结果,但绝对的24小时评估的NIHSS预测效果更好。


原文出处:
Mistry EA, Yeatts S, de Havenon A, et al. Predicting 90-Day Outcome After Thrombectomy: Baseline-Adjusted 24-Hour NIHSS Is More Powerful Than NIHSS Score Change. Stroke. 2021;52(8):2547-2553. doi:10.1161/STROKEAHA.120.032487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21-08-19 baoya
  2. 2021-08-19 宋威
  3. 2021-08-18 meiliwuxian

    学习

    0

相关资讯

Neurology:人工智能跨学科突破:无症状的脑血管病变,可有效预测未来脑卒中

偶然发现的SBI和WMD很常见,与随后的症状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

重磅:脑中风幸存者,多运动,可大幅度减低全因死亡率

在既往卒中患者中,尤其是年轻的卒中幸存者中,PA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JAMA子刊:王拥军团队100万人数据提示,中国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管理和疗效

中风是我国死亡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每年有超过1300万的中风和2390万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Stroke:降压联合他汀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发作

在中等心血管风险但没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每天服用10毫克的罗苏伐他汀可显著减少首次中风

Stroke:脑卒中后,使用氟西汀6个月,对功能预后有何影响

急性卒中后6个月每天服用氟西汀20毫克,对卒中后12个月的功能结果、跌倒、骨折或癫痫发作没有延迟或持续的影响。

Stroke:脑卒中后,不强化他汀治疗,或大幅度增加死亡率

在大约三分之一的缺血性卒中或TIA退伍军人中,观察到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足,包括卒中后不治疗或剂量不足,与达到他汀类药物处方剂量目标的患者相比,死亡率更高。

拓展阅读

Stroke:全球 55 岁以上人群因体力活动少/BMI高而导致的中风负担

要解决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不足导致的中风负担的适度下降和区域性升级问题,必须采取多维度、针对具体情况的策略,重点关注可改变的生活方式风险。

北中医研究:多组学大揭秘,黄芪龙胆颗粒如何拯救缺血性脑卒中?

论文探究了HQLDG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CGP论著 | 精准化运动处方:治疗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新方案

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

突发脑梗死替奈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获得好效果

80 岁男性突发脑卒中,约 2.5 小时后入院,经检查评估行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术,给予多种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嘱定期复查。

JAN: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轨迹模式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中风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者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别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更个性化和优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长期照护需求。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