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丹皮酚和甘草酸联合使用可通过调节GABBR2/TRPM8/PRKACA/TRPV1通路改善复发性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样表型

2024-06-27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探讨丹皮酚(PAE)+甘草酸(GLY)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复发性大鼠偏头痛样表型的改善机制。

背景:偏头痛是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严重头痛,持续4至72小时,通常伴有恶心、呕吐、恐音或恐光等症状。在全球范围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曲坦类药物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通常用于偏头痛治疗。然而,非甾体抗炎药和曲坦类药物有一些不可接受的副作用或禁忌症,而CGRP受体拮抗剂过于昂贵,限制了它们在偏头痛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寻找副作用更小的有效替代药物,并探索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偏痛汤1号的14种入血成分中以丹皮酚(PAE)和甘草酸(GLY)为主,是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中药方剂,副作用小。丹皮酚和甘草酸分别表现出镇痛、神经保护和抗炎特性。前期的研究强调了它们在改善偏头痛症状方面的联合作用(PAE+GLY)。然而,PAE+GLY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尚未见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PAE+GLY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复发性大鼠偏头痛样表型的改善机制。

方法:采用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评价PAE+GLY对偏头痛样症状的影响。采用行为测试和生物标志物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RNA-seq)。利用反转录定量PCR (RT-qPCR)、western blot (WB)、ELISA和免疫荧光(IF)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机制。

结果:PAE+GLY治疗后痛觉过敏阈值和5-羟色胺(5-HT)水平升高,偏头痛样挠头、组胺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降低。RNA-Seq实验显示,PAE+GLY上调谷氨酸脱羧酶2 (GAD2)和γ-氨基丁酸B型受体亚基2 (GABBR2)基因的表达。这种上调激活GABA能突触通路,有效抑制偏头痛发作。进一步验证表明,PAE+GLY治疗后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增加,同时硬脑膜GAD2、GABBR2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 (TRPM8)表达增加。因此,这抑制了硬脑膜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 (PRKACA)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类型1 (TRPV1)的表达,随后下调p-ERK1/2、p-AKT1、IL-1β和TNF-α。

结论:该研究结果强调,PAE+GLY通过上调抑制性神经递质和调节GABBR2/TRPM8/PRKACA/TRPV1通路来改善炎症性痛觉性偏头痛

原始出处:

Zhang Y, Ge F, Luo Y, et al. Paeonol and glycyrrhizic acid in combination ameliorate the recurrent nitroglycerin-induced migraine-like phenotype in rats by regulating the GABBR2/TRPM8/PRKACA/TRPV1 pathway.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 2024. doi:10.1016/j.jep.2024.118464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总结全了,偏头痛防治的8种有创治疗方法

以下将介绍偏头痛防治的8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视觉先兆等级量表(Visual Aura Rating Scale,VARS)

偏头痛的视觉先兆等级量表(Visual Aura Rating Scale,VARS)

AAN 2024:饱受疼痛困扰!全球偏头痛患者“病耻感”情况

关于偏头痛患者的病耻感,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中,病耻感SQM得分法国最低而英国最高。

AAN 2024大会盛况回顾,带您领略神经病学新高度!

作为神经科医生,您一定对AAN 2024年大会充满期待。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大会内容解读,包括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让您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大会的精彩盛况!点击立即查看别错过!

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24小时(24-h MQoLQ)

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24小时(24-h MQoLQ)

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2.1版(MSQ 2.1)

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2.1版(MSQ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