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结核性指炎,该小心了!

2015-03-31 陈说 译 MedSci原创

一位17岁的小伙子到医院就诊,称自己的左侧手掌背部出现肿胀并伴有疼痛2个月余了。而由于6个月前他去了巴基斯坦旅行,居于当地医疗条件不足,导致他一直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 通过体检发现,他的左侧第三掌骨已出现了质较硬且化脓性的小结节。此前,他没有出现发烧或其他的全身性症状,亦无淋巴结肿大和外伤史。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也是阴性的。X线检查发现左手的第三掌骨骨小梁周围的



一位17岁的小伙子到医院就诊,称自己的左侧手掌背部出现肿胀并伴有疼痛2个月余了。而由于6个月前他去了巴基斯坦旅行,居于当地医疗条件不足,导致他一直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

通过体检发现,他的左侧第三掌骨已出现了质较硬且化脓性的小结节。此前,他没有出现发烧或其他的全身性症状,亦无淋巴结肿大和外伤史。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也是阴性的。X线检查发现左手的第三掌骨骨小梁周围的骨皮质膨胀变薄,界限较清楚,但无骨膜反应。从第三掌骨抽取的渗出液作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检查可见抗酸杆菌,后经隔离培养证实是结核杆菌。

最后,他按医嘱服用了2个月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来进行治疗。紧接着又连续服用了4个月的利福平和异烟肼。随后,由于该小伙子还没有完成后续的治疗就又回到了巴基斯坦,所以他的治疗效果我们无法继续跟踪。

结核性指炎是肺结核以外的一种结核疾病,儿童的发病率比成年人更高。要注意与骨髓炎、结节病和骨肿瘤(如:内生软骨瘤)鉴别诊断。

原始出处:

Baeza-Trinidad R1, Oteo Revuelta JA.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Spina ventosa.N Engl J Med. 2015 Mar 26;372(13):e18. doi: 10.1056/NEJMicm1315601.

作者:陈说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6-01-27 doctording1

    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0

  2. 2016-01-27 doctording1

    值得临床关注

    0

  3. 2016-01-27 doctording1

    这篇文章有一定深度

    0

  4. 2016-01-27 doctording1

    不错,赞一个

    0

相关资讯

Nat Genet:结核病研究取得新进展

数个独立研究团队为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成果于9月2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相关研究有望为耐药性结核病疫情的出现提供新见解,并为耐药性测试和药物开发提供新标靶。【原文下载】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教授Maha Farhat领衔的研究小组,为全球123种具有代表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包括耐药性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该研究小组借鉴了菌株之

EMA推荐两药治疗多重耐药结核菌感染

  2013年11月22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委员会(CHMP)推荐,授权Deltyba (delamanid)和对氨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与其他抗多重耐药结核药物一起用于治疗结核。   CHMP推荐delamanid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多重耐药结核菌的成人患者,数据显示,接受delamanid治疗的患者获益超过其风

京港感染医师论坛 201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体会

11月16日,在第二届京港感染医师论坛主题报告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分会主任委员李太生教授作了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体会”的报告。 李太生教授首先逐一分析了三个临床症状都为发热伴意识障碍的病例并指出只有第二个病例为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随后,李教授逐一讲解了细

BMJ:新型抗结核三联方案PaMZ III期临床试验即将启动

5月27日,BMJ上发布了一则新闻,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TB Alliance)宣称将于年末在非洲、亚洲、东欧和拉丁美洲的50个研究点启动一项有关新型抗结核三联方案的III期临床研究。 STAND(Shortening Treatments by Advancing Novel Drugs)研究旨在评估PaMZ方案,该方案包含2种尚未获批用于结核治疗的药物—PA-824(Pa)和莫西沙星(M

Nature:IL-1与干扰素联手调用免疫系统对抗结核病菌

一项最新研究定义了三个免疫力调控分子:1型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与前列腺素E2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解释结核菌感染后为何出现不同结果。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但是其中只有5-10%的人在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症状。这就像是轮盘赌游戏,谁也不知道到底会得到什么结果。 科学家们进行了多项研究,分析发现了许多导致临床肺结核(TB)风险的

NEJM:结核短程治疗方案纷纷折戟

研究1 REMoxTB研究显示,含莫西沙星的两种抗结核方案与标准治疗方案相比,其疗效并未呈现非劣效性。论文10月23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REMoxTB研究 研究共纳入1931例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先接受8周的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然后接受18周的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标准组);第二组先接受莫西沙星替代乙胺丁醇的17周治疗,然后接受9周的安慰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