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M:白细胞端粒长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

2019-03-01 xing.T 网络

由此可见,该研究结果表明RTL与PTC的易感性显著相关。端粒长度和PTC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U形关联。端粒长度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具有PTC高风险的个体。

端粒长度可能导致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易感性。近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验证一个假设,即白细胞端粒长度与PTC风险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为中国汉族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了1200名PTC患者和1201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研究人员通过Logistic回归计算了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

较短的相对端粒长度(RTL)与PTC风险升高显著相关(OR=1.61,95%CI为1.35-1.92,P=1.30×10-7)。有趣的是,当根据对照者RTL四分位数分布将个体分为四组时,研究人员观察到端粒长度与PTC风险之间存在反向U形关联。与作为参考组的第一个四分位数(最长的)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最短)四分位数的个体ORs(95%CI)分别为5.61(4.04-7.78)(P=6.10×10-25)、9.33(6.78-12.83)(P=6.99×10-43)和1.23(0.83-1.81)(P=0.300)。这种反向U形关联在年轻人中更为明显。

由此可见,该研究结果表明RTL与PTC的易感性显著相关。端粒长度和PTC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U形关联。端粒长度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具有PTC高风险的个体。

原始出处:

Ji Li.et al.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 and risk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9.https://doi.org/10.1210/jc.2018-0247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eukemia: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可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新策略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孔光耀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杀伤骨髓增殖性肿瘤细胞的新策略,或将为该类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

谁偷走了我的白细胞?

血液分析仪的全面普及与临床应用给检验工作带来了质和量的提升,但再尖端的仪器设备依然避免不了故障的发生、纠正不了检验前的错误,更替代不了显微镜复检的地位,下面探讨的案例就是关于仪器维护、检验过程质量,以及报告审核、复检等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Blood:双重胆碱能信号调控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之间的日夜转移

中心点:在夜间,中枢副交感神经信号抑制交感神经信号来调节HSPC的转移。在夜间,局部交感神经胆碱能信号通过抑制昼行BM血管细胞的黏附和β3-肾上腺素信号来调节HSPC转移。摘要:随着昼夜节律的波动,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以及白细胞在骨髓(BM)和外周血之间不断地循环往复。自主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信号已被证明可调控HSPC和白细胞转移,但胆碱能分支的作用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研究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经常发现有些患者在输注中或输注后体温上升、输注后感染病毒、或者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供者的白细胞在作怪。尽管成分输血明显提高了输血疗效,但并未改变异体输血的本质属性。针对供者白细胞所产生的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又开发出了白细胞去除技术。

静脉炎抗炎治疗后白细胞仍持续升高不降 背后竟是这种病在作祟

69岁老爷爷,6周前曾因持续发热,左小腿红肿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31.5×109/L,诊断为左小腿静脉炎予以抗炎治疗,感染控制后出院,但WBC仍未下降且这种升高状态持续4周余,在此期间也是反复发热,背后何病作祟?

11月男婴肝脾肿大白细胞增多 像白血病却不是…

感染性贫血(Anemia due to infections)在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是继发于全身急性或慢性感染过程中所引起的贫血。多见于急性重症感染及慢性化脓性感染、传染病、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疾病等。病原体有各种球菌、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还有少数病毒或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