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治疗胰腺癌,我们之前的做法可能错了?

2018-06-22 佚名 学术经纬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一篇论文,指出了一个不幸的事实。在有“癌症之王”之称的胰腺癌面前,我们之前的处理方法,可能有一个误区。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一篇论文,指出了一个不幸的事实。在有“癌症之王”之称的胰腺癌面前,我们之前的处理方法,可能有一个误区。

胰腺癌是一种极为难治的癌症,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消瘦,煞是恐怖。2014年,来自知名科研机构Broad研究所的Matthew Vander Heiden教授团队发现,在胰腺癌发作的极早期,患者的肌肉就会开始降解。这比胰腺癌的其他症状要早得多。这一研究发表在了《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Matthew Vander Heiden教授(图片来源:MIT官方网站)

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却没有得到阐明。先前,研究人员们猜测,胰腺癌肿瘤可能分泌了某种激素信号,并随着血液循环走遍全身,引起肌肉和脂肪的降解,使患者消瘦。

但今日发表于《自然》上的研究,则推翻了这个假说:研究人员们在小鼠身体的其他地方接种了胰腺癌肿瘤,并发现小鼠并不会出现消瘦现象。这表明肿瘤细胞本身其实没有分泌什么激素信号。相反,消瘦现象是由于肿瘤的病发部位所导致的。


▲小鼠体内的某些消化酶活性有所减少(蓝色)(图片来源:《自然》)

对胰腺癌小鼠的进一步研究,则发现它们体内的一种消化酶产量出现了问题,这导致了小鼠消化功能的紊乱。实验发现,哪怕吃了等量的食物,罹患胰腺癌的小鼠也依旧会表现出症状。它们体内的脂肪组织开始降解,逐渐消瘦。这和人类患者的表现非常类似。

那么,补充上这些消化酶,是否就能逆转小鼠的消瘦呢?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们将酶输入到了小鼠体内,并成功地看到了症状的改善——这些小鼠不再那么消瘦了。

但他们也观察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那些不再消瘦,理论上身体更健康的小鼠,死得却更早!


▲输回消化酶(蓝色)的小鼠,寿命反而更短(图片来源:《自然》)

“研究表明,身体消瘦这一现象,可能反而会保护小鼠!” Vander Heiden教授说道:“这就像限制卡路里摄入会保护小鼠一样。”

有趣的是,对于人类胰腺癌患者来说,过分的消瘦总是让亲友和医生担心他们的健康。一些患者也会使用一些药物,来增加他们的体重。难道这反而是害了他们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的医疗数据。他们发现,身体出现消瘦和患者的生存期并没有什么关联。也就是说消瘦并不会恶化胰腺癌患者的病情,我们过去的担忧,很有可能是不必要的。

“有时,你不需要去处理消瘦。患者可能只是体重减轻,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短。” Vander Heiden教授补充道。

研究人员们也指出,将小鼠研究直接应用于人类的医疗还为时过早。但这项发现的确指出了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个治疗误区,并有望通过未来的临床试验得到进一步的阐明,造福患者。

“从作用机制的角度,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我们去思考胰腺癌消瘦的部分原因,” Vander Heiden教授补充道:“不同癌症导致的消瘦并不等价。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因为一些消瘦可能对你有保护作用,另一些则可能有害。”

原始出处:Laura V. Danai, Ana Babic, Michael H. Rosenthal, et al. Altered exocrine function can drive adipose wasting in early pancreatic cancer. Nature (201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8-06-24 122d0f64m06暂无昵称

    有意思!

    0

  2. 2018-06-24 doctorafeng9292

    肥胖人群的胰腺癌发病率和正常人群相比呢?

    0

  3. 2018-06-24 毛桑

    有意思

    0

  4. 2018-06-24 leoin

    但是.即使不消瘦.对于胰腺癌.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0

相关资讯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成人胰腺癌的诊断和管理》摘译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 年成立的国家优质临床服务研究院,其成立目的是为了减少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提供的治疗护理服务在不同地区的可及性和质量差异。2005 年,与健康发展署合并,更为现名,开始为公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制订公众健康指导。2013 年通过立法,成为非政府公众组织。 本文是对NICE 2018 年2 月7 日推出的NG85 号指南核心

JAMA SURG:身体成分改变与胰腺癌新辅助治疗之间的关系

肌肉少或肌少性肥胖与无法切除的胰腺癌不良预后有关。新辅助治疗常用来增加肿瘤切除可能。但是新辅助治疗对脂肪和肌肉身体成分的影响尚未知。JAMA SURG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估新辅助治疗是否会影响胰腺癌患者肌肉和脂肪组织,分析最后接受切除的患者与未接受切除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区别。

Gastroenterology:新发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风险预测模型

根据糖尿病确诊时的体重、血糖以及年龄可以预测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风险,该模型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这种“胃痛”要小心胰腺癌!如何撕破胰腺癌的层层伪装?

5月25日,我接诊了一个面容憔悴的56岁男性患者。他于半年前感到上腹不规则隐痛,并时常有嗳气,反酸、饱胀等症状。患者先后做了胃镜检查和碳-13呼气试验,发现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服用了兰索拉唑、莫沙必利、铋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胃病药物,然而消化不良症状并未见明显减轻,而且上腹部疼痛越来越厉害,有时连腰背都开始疼,体重也下降了将近30斤。根据经验,我高度怀疑胰腺疾病,说

JAMA:胰腺癌风险基因突变研究

研究发现,6种基因突变人群的胰腺癌风险增加,上述突变人群占所有胰腺癌、家族胰腺癌以及非家族胰腺癌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5%、7.9%和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