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PCI策略研究

2017-12-21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认为,对于多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病变区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对于多血管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更佳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早期血管再生可改善患者结局,然而大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伴有多种其他血管疾病,PCI的策略难以确定。

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706名多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接受2种血管再生策略:病变区PCI或多血管PCI。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术后30天内死亡或严重肾功能衰竭事件。

术后30天,病变区PCI组344名患者中158人出现终点事件(45.9%),多血管PCI组341名患者中158人出现终点事件(55.4%),相对风险为0.83(95%,CI, 0.71-0.96; P=0.01)。病变区PCI组相对多血管PCI组死亡相对风险为0.84 (95% CI, 0.72 - 0.98; P=0.03), 肾移植风险为0.71 (95% CI, 0.49-1.03; P=0.07)。组间血液动力学稳定时间、儿茶酚胺治疗风险和持续时间、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出血和中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认为,对于多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病变区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对于多血管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更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12-23 虈亣靌

    如此说来还是一个好事情

    0

  2. 2017-12-23 Jackie Li

    学习

    0

  3. 2017-12-23 mhm295
  4. 2017-12-21 1e127dd4m40(暂无匿称)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Plos One:性别差异是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死亡率呢?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幸存的女性患者死亡率超过男性。因此,有学者已经提出了性别在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运重建治疗之间的差异中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选择了在相关风险因素相似的女性和男性患者,系统地比较了性别特异性的风险。此项研究调查评估了ISAR-RISK和ART研究的数据。受试患者在1996年至2005年期间入组,在入组前4周内均患有AMI。受试的

NEJM: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PCI策略!

在多发性冠状动脉疾病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相比于PCI时立即进行多支干预的患者,PCI时只对犯罪血管进行干预的患者在30天内发生复合严重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的风险要低。

急性STEMI溶栓结合PCI研究进展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趋向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搏骤停,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要的治疗方法和挽救生命的关键环节。溶栓治疗简单易行且已广泛应用,具有时间优势,更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溶栓治疗再灌注不够充分,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而直接PCI恢

Diabetes Care:沙格列汀新用户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如何?

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沙格列汀使用后的头5年,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沙格列汀使用者的AMI风险高于其他选定的降血糖药使用者。

急性心肌梗死,不可忽视的诊治难点与误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危急重症,从全国近些年大张旗鼓成立胸痛中心的数量来看,AMI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尽管如此,我们在诊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诊治疏忽及误区,今天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

AHA 2017:杨跃进研究团队:中国ST段抬高AMI相关心源性休克的新近进展

心源性休克大部分由心肌梗死引起,数据显示,6%~8%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