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宿主新机制

2013-10-23 张迪 生物通

时至流感高发的季节,无论是风热还是风冷,在这个季节里大家总是感觉到鼻塞,喉痒等症状,那么在流感病毒侵袭我们人体的时候,如何打响感染的第一战呢?  近期来自Whitehead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病毒的险恶本质,他们发现这种病毒能够通过首先杀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打响感染宿主的第一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面对一个有害的病毒,免疫系统会生成免疫系统,表达结

时至流感高发的季节,无论是风热还是风冷,在这个季节里大家总是感觉到鼻塞,喉痒等症状,那么在流感病毒侵袭我们人体的时候,如何打响感染的第一战呢? 

近期来自Whitehead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病毒的险恶本质,他们发现这种病毒能够通过首先杀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打响感染宿主的第一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面对一个有害的病毒,免疫系统会生成免疫系统,表达结合并消灭入侵者的抗体。这些病毒特异性的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虽然缓慢但最终能消灭病毒,之后这类细胞会记下中和病毒的相关信息,以消除肺部残留的病毒,防止继发感染过程中再次接触到这种病毒引起的二次感染。

在这些被称为记忆B细胞的表面上,具有高亲和性病毒特异性受体,它们能结合病毒颗粒,减少病毒传播。然而虽然有这种细胞奋战在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上,但是研究证实流感病毒会利用细胞受体的特异性,进入宿主,干扰抗体的产生,并最终杀死细胞。病毒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免疫系统建立第二波防线之前进行了有效地复制。这项最新研究就描述这种看似违反直觉的感染途径。

“我们的这项研究将这一机制加入到了流感病毒建立感染的方式当中”,文章的作者之一,Whitehead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Joseph Ashour表示。

“这解析了这种病毒如何‘站稳脚跟’的作用机制,”另外一位作者Stephanie Dougan补充道,“病毒攻击肺部记忆细胞,从而建立感染——即使免疫系统之前曾接触过这种病毒。“

为了获得这种病毒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所能获得的病毒特异性B细胞数量非常少,而且难以分离。因此为了克服这些挑战,Dougan与Max Popp,Roos Karssemeijer等人合作,利用一种蛋白质标记技术(由Ploegh实验室之前开发,将荧光标记添加到流感病毒上),从而确定了与荧光感胶束相互作用的流感特异性B细胞。

这一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传统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无法标记流感蛋白。之后Dougan通过体细胞核移植(SCNT )克隆技术,将B细胞核引入到去核的小鼠卵细胞中,获得了带有病毒特异性B细胞和细胞受体的小鼠。

这些过程虽然复杂,但是产生的特殊小鼠能帮助Dougan和Ashour等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追踪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由于他们发现的这一感染过程并不是排他性的,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病毒。

“我们现在可以制造针对各种病原体的免疫有效模型”,Dougan说,“这实际上是研究记忆免疫细胞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模型。”

Ashour补充说:“这项研究有助于合理的疫苗设计,将能用于研发针对季节性流感更加有效的疫苗。而且这也为提高免疫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原文检索:

Dougan SK, Ashour J, Karssemeijer RA, Popp MW, Avalos AM, Barisa M, Altenburg AF, Ingram JR, Cragnolini JJ, Guo C, Alt FW, Jaenisch R, Ploegh HL.Antigen-specific B-cell receptor sensitizes B cells to infection by influenza virus.Nature. 2013 Oct 20. doi: 10.1038/nature12637. 

作者:张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7N9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仍然未知

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途径依旧是一个谜,特别是有一位顶级流感专家表示很多感染者都没有家禽接触史。 虽然周四来自中国的报道称,官方正在调查可能导致家庭聚集性发病的原因,但中国CDC和WHO官方依然表示目前没有人传人的证据。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说,调查人员正在努力弄清两个儿子与他们87岁高龄的父亲间是否存在传染。这位父亲于3月4日死亡——这是报道的首例与新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有关的

CSB:农科院专家率先揭示H7N9流感病毒来源

最新的一项研究提示,近期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为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该项研究论文将于近期发表于《科学通报》英文版,从病原学角度初步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特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和李呈军研究员担任通讯作者撰写。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上海和安徽出现的新

JID:流感患者或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流感病毒

流感被认为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微粒直径>5μm,并且在3-6英尺内沉淀);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空气传播(微粒直径<5μm ,在空气中处于悬浮状态)也被认为与流感传播有关,比如流感病毒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在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和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间,关于空气传播在流感发生过程所起作用的讨论早已展开,特别是在2009-2010年流感季节期间H1N1病毒株大规模爆发之时。 B

Nat Biotech:microRNA标靶技术为流感病毒研究保驾护航

日前,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为禽流感病毒研究加设安全措施的方法。新方法能进一步加强病毒基因功能研究的安全性,并降低人类因接触实验室病毒而受感染的风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刊登在了近期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原文下载】 直接接触禽鸟是目前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途径,虽然禽流感病毒可能还未获得“人传人”的能力,但是也有研究显示

流感“广谱”疫苗或可研发上市

英国研究人员22日报告说,他们识别出一种可能对所有流感病毒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人体免疫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未来开发出对普通季节性流感和新型流感等各种流感病毒均有效的广谱疫苗。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之际,对300余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着重分析了他们的免疫系统对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的反应。结果发现,在那些没

H7N9 流感病毒从哪儿来

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今年上半年暴发的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是从 H9N2 病毒进化而来的,进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基因重配。这一研究首次深入揭示 H7N9 病毒的起源和进化路径,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流感防控措施。 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寄生体》上。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太交告诉新华社记者, H7N9 病毒的产生至少经历了两次连续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