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VWF的肝素结合结构域可结合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2019-04-13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心点:VWF的肝素结合结构域可与生长因子结合。在伤口愈合过程中,VWF的肝素结合结构域与生长因子协同促血管生成。摘要: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GFs)通过结合创面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调控其分布、有效性和信号传导。细胞外基质蛋白可通过结合GFs调节血管生成、促进伤口愈合。血管内皮细胞(ECs)在血浆和内皮下基质中释放的止血蛋白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可调节血管生成;这种功能与VWF缺

中心点:

VWF的肝素结合结构域可与生长因子结合。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VWF的肝素结合结构域与生长因子协同促血管生成。

摘要: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GFs)通过结合创面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调控其分布、有效性和信号传导。细胞外基质蛋白可通过结合GFs调节血管生成、促进伤口愈合。

血管内皮细胞(ECs)在血浆和内皮下基质中释放的止血蛋白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可调节血管生成;这种功能与VWF缺乏或功能障碍的患者的血管畸形相关。

Jun Ishihara等人发现小鼠VWF缺陷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同时伴随伤口中的血管形成减少、促血管形成的GFs减少。研究人员发现体外VWF与多种GFs结合,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亚型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BB,主要是通过VWF A1结构域中的肝素结合结构域(HBD)。在人类血浆中,VWF还可与VEGF-A和FGF-2结合;在EC中,VWF还可与VEGF-A共定位。

VWF A1-HBD与纤维蛋白基质结合后可隔离并缓慢释放结合的GFs。在VWF缺陷的小鼠体内,VWF A1-HBD功能化的纤维蛋白基质可增强血管形成和GF滞留。采用VEGF-A165和PDGF-BB联合VWF A1-HBD功能化的纤维蛋白基质治疗糖尿病小鼠的慢性皮肤损伤可加速伤口愈合、增加血管生成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而言之,VWF A1-HBD可作为GFs的储蓄池,促进有效的血管生成和组织再生。

原始出处:

Jun Ishihara, et al. The heparin binding domai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binds to growth factors and promotes angiogenesis in wound healing. Blood 2019 :blood.2019000510;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0510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troke:缺血性卒中人群vWF水平的遗传驱动因素及其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VISP试验中,vWF水平升高与卒中复发相关。研究人员确定了影响vWF基因的表达的vWF遗传因素。这些数据增加了对复发性卒中风险的病理生理和遗传基础的认识,并可能影响临床护理决策。

Blood:FVIII-纳米抗体融合蛋白与VWF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可延长FVIII的作用时间、减弱FVIII的免疫反应

中心点:VIII因子与抗VWF纳米抗体融合可增强VWF的亲和力,高达25倍,而且不影响FVIII活性。稳定的VWF结合可使FVIII的循环存活率提高达2倍,并可减少抗FVIII抗体的产生。摘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调节VIII因子(FVIIII)的清除和抗FVIII免疫反应。虽然FVIII/VWF相互作用具有高亲和力,但结合和解离动力学显示有2-5%的FVIII处于游离状态。为了避免在体内研

Bloo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Tyr2561等位基因是一种功能获得性突变,会增加年青人的心肌梗死风险

中心点:VWF p.Phe2561Tyr是一个功能获得性突变,可增加VWF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灵敏性。VWF p.Phe2561Tyr与复发性心肌梗死相关,特别是发生年轻女性中的。摘要:常见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突变p.Phe2561Tyr位于C4结构域域,该结构域也包含结合血小板GPIIb/IIIa的RGD序列。为探究该突变对止血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对865位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91

Blood:如何治疗低VWF水平!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部分定量不足,是导致血管性血友病的主要因素;血管性血友病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国际共识指南推荐血浆VWF:Ag水平降低和有出血表型的患者应被视为两个不同的亚集。首先,血浆VWF水平明显降低(<30IU/dL)的患者通常有明显的出血表型,应被归类为“I型VWD”。相反,血浆VWF:Ag水平中度降低(30-50IU/dL)的患者应被归为“低VWF水平”。低VWF水

Blood:ADAMTS13物种间高度保守的变构调节!

中心点:在脊椎动物中,ADAMTS13的结构异常多变。在功能上,完全变构调节型ADAMTS13仅需要不超过3次的远端血小板反应蛋白重复。摘要:金属蛋白酶ADAMTS13可通过裂解富含血小板的血栓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来预防微血管血栓形成,而裂解依赖于底物VWF对ADAMTS13的变构激活。人ADAMTS13具有一个短的前导肽、金属蛋白酶(M)、解联蛋白 (D)、血小板反应蛋白-1 (T)、

Blood: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是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纳替尼引发心血管毒性的原因之一

中心点:帕纳替尼疗法可导致V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至微血管内皮细胞。帕纳替尼依赖性的微血管病变可降低节段性的LV功能异常。摘要: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帕纳替尼可有效治疗耐药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且,造成这些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Yllka Latifi等人推测帕纳替尼可引发一种血管内皮病,涉及内皮相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过量和继发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