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内分泌领域十大关键进展汇总

2012-01-21 MedSci MedSci原创

我国孕妇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否则高达八成将被漏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滕卫平   仅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远远不够的,国外其他研究也都得到类似结果。   对于我国人群而言,如果仅筛查高危妊娠女性,将会遗漏81.6%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和80.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就具体指标,目前多数人推荐的TSH并不理想,应把TSH 、FT4、TPOAb作为早期妊娠妇女筛查项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我国孕妇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否则高达八成将被漏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滕卫平

  仅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远远不够的,国外其他研究也都得到类似结果。
  对于我国人群而言,如果仅筛查高危妊娠女性,将会遗漏81.6%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和80.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就具体指标,目前多数人推荐的TSH并不理想,应把TSH 、FT4、TPOAb作为早期妊娠妇女筛查项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卫平、单忠艳教授等研究发现,若在妊娠早期仅针对甲状腺疾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将会遗漏81.6%甲状腺功能减退和80.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Eur J Endocrinol. 2011,164:263)
  妊娠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和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较为明确,但目前对妊娠妇女进行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还存有争议。这项研究观察了妊娠前三个月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探索中国早期妊娠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流行状况,以比较不同筛查策略的有效性。高危因素包括有个人或家族甲状腺疾病史、1型糖尿病史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甲状腺疾病亚临床状态、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抗体阳性、具有头颈部放疗史以及伴有流产、早产或不孕等。
  研究共入组了2899例早期妊娠女性,年龄为27.61±3.55岁,中位妊娠时间为6周,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为367人,无危险因素者2532人。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了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检测。
  结果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10.2%,甲亢、甲减和低甲状腺素血症患者患病率分别为1.8%、7.5%和0.9%,高危人群中多见(15.0% vs. 9.4%,P=0.001),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比例最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在高危人群更为多见(10.9% vs. 7.0%,P=0.008),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显著差异(2.7% vs. 1.6%,P=0.13)。增高的TPOAb水平和甲状腺疾病史都可增加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研究者还发现,217例受试者TSH升高(8例被诊断为甲减)。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77例患者并无上述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与HbA1c界值关系
  上海瑞金医院 宁光

  该研究得出的与DR患病率骤增相应的HbA1c阈值有异于既往研究发现,可能与其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主要探讨与DR患病率显著升高的HbA1c最低值有关,而既往研究主要针对普通人群,且更关注糖尿病的HbA1c诊断阈值。糖尿病病程更长者更应注重血糖控制和DR防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陈宇红教授等研究发现,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达到6.5%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急剧升高。且糖尿病病程越长,DR患病率的HbA1c“界点”越低。(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1:401)
  该横断面调查共纳入9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59.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5.5年。结果显示,DR总患病率为10.3%,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5~10年及>10年组的年龄标化DR患病率依次为3.6%、7.3%和21.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舒张压、蛋白肌酐比值(ACR)均是DR的独立决定因素。HbA1c水平每升高1.0%,DR风险增加30%(OR=1.30,P=0.001);糖尿病病程每增加1年,DR风险增加1.51倍(OR=2.51,P<0.0001)。当HbA1c水平接近6.5%时,DR患病率急剧升高。HbA1c<6.5%者的DR患病率为4.5%,但对于HbA1c≥6.5%的受试者,DR患病率迅速增至15.1%。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5~10年及>10年的受试者,与DR患病率骤增相关的HbA1c值依次为8.1%、6.1%和5.6%。

  碘过量摄入增加甲状腺疾病风险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卫平教授等研究表明,碘过量摄入可能增加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发病率。(Eur J Endocrinol. 2011,164: 943)
  随着全民碘化食盐的逐步强化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群暴露于碘超足量状态,即尿碘中位数(MUI)为200~300 g/l,或碘过量状态(MUI>300 g/l)。为明确碘的过度暴露和甲状腺疾病间关系,研究者对Rongxing(MUI为261 g/l)和Chengshan(MUI为145 g/l)两个地区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该研究随机纳入了3813例受试对象,均接受甲状腺激素、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及尿碘水平的检测以及甲状腺B超检查。
  结果表明,Rongxing地区人群亚临床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病率显著高于Chengshan地区(5.03 vs. 1.99%,P<0.00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都同样高于Chengshan地区(TPOAb:10.64 vs. 8.4%,P=0.02;TgAb:10.27 vs. 7.93%,P=0.01)。

治疗Graves病的新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李德强

  溴化钾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作为镇静剂和抗癫痫药物应用。动物研究显示,溴离子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减少甲状腺组织中的碘浓度。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李德强等报告,对于Graves病患者,溴化钾和他巴唑联合治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其效果优于他巴唑单药治疗效果。(J Endocrinol Invest. 2011年12月16日在线版)
  该研究入组6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入溴化钾(1 g,tid)+他巴唑(10 mg,tid)联合治疗组或他巴唑+淀粉安慰剂治疗组,治疗1个月。此外,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酒石酸美托洛尔(25 mg,bid)治疗,以控制症状和甲亢体征。
  结果显示,两组的甲亢症状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中甲亢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较他巴唑组平均早10 d。此外,联合治疗组中血甲状腺素水平恢复正常者达93%,而他巴唑组仅37%。

双酚A暴露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还有待证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通过大样本人群,对中国成人尿增塑剂双酚A(bisphenol A, 双酚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双酚A暴露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尚不能证实双酚A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相关结果于 2011年9月20日刊登在美国《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September 20, 2011 vol. 155 no. 6 368-374)。详细报道见:https://www.medsci.cn/shownews.asp?id=3133

二甲双胍或可用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郑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郑志主任针对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可发生细胞代谢记忆,但其基本机制尚不清楚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研究重点关注于上述现象中sirtuin1(SIRT1)和二甲双胍的作用。相关论文将发表在2012年1月的Diabetes上。

该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可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的高血糖应激“记忆”,这表明SIRT1可能是治疗细胞代谢记忆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使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详细请进入:https://www.medsci.cn/shownews.asp?id=3584

  味精摄入过多增加超重风险
  中国疾病防控中心 翟凤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翟凤英等调查发现,累计味精摄入量超2.2 g/d增加国人超重风险。(Am J Clin Nutr. 2011,93:1328)
  研究者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中的10 095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年龄18~65岁)的味精及其他调味品摄入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根据WHO标准,BMI≥ 25 kg/m2定义为超重,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了BMI的变化,以及采用均分脆弱Cox回归模型分析了超重发生率。
  平均随访5.5年的结果显示,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和不同层次的集群效应(个人、家庭和社区)后,味精累积平均摄入量为2.2 ±1.6 g/d与BMI呈正相关。此外,校正年龄、体力活动、总能量摄入及其他主要生活方式因素外,与味精摄入量在最低四分位者相比,味精摄入在最高四分位者的超重风险增加(OR=1.33)。

  肝脏脂肪含量与糖代谢异常相关
  上海中山医院 高鑫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鑫教授等发现,即使健康人群,其肝脏脂肪含量(LFC)轻度增加也与血糖状况欠佳相关。(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1,13:149)
  该研究共纳入47位健康人,研究者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 MRS)来定量检测LFC,其中35人还接受了动态血糖监测(CGM)。根据所测LFC值,受试者被分为两组,研究者还同时比较了两组人群血糖状况。结果发现,受试者中位LFC为3.8%(2.4%~7.6%),29.8%的受试者其LFC≥5.5%。LFC与血甘油三酯、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空腹C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120 min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餐后0~30 min胰岛素变化、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以及夜间平均血糖浓度等呈正相关(均P<0.05)。
  CGM观测情况表明,LFC≥3.8%者其夜间血糖水平较高(P<0.05)。LFC≥5.5%者不论其日间还是夜间平均血糖水平皆较LFC偏低者显著升高(P<0.05)。LFC是夜间平均血糖水平较强的预测因子。

糖尿病治疗潜在新靶标:糖异生通路和PEPCK1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三年多艰辛工作发现,通过调节人体内一种名叫“PEPCK1”的代谢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该项成果为糖尿病干预与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系列刊物《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7月8日刊登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家把人体内氨基酸等非葡萄糖营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叫做“糖异生”,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根据需要自动转换葡萄糖, PEPCK1是控制人体细胞糖异生过程的关键酶,如果人体内葡萄糖缺乏时,包括大脑在内的以葡萄糖为能量来源的器官功能都会受到不利影响。PEPCK1的重要任务是,通过糖异生通路将其他能量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但是,如果PEPCK1的活性过高将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上升而诱发糖尿病。因此严格调控PEPCK1的活性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赵世民教授带领他的学生蒋文卿博士等为了寻找这一“有效手段”展开多年艰苦卓绝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PEPCK1的乙酰化程度受到葡萄糖浓度的调控,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PEPCK1被乙酰化,而乙酰化后的PEPCK1结合了人体内一种叫UBR5的泛素链接酶而使自己“被修饰化”,被修饰化的PEPCK1最终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降解,导致PEPCK1蛋白浓度的降低而抑制糖异生的发生,当人体内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就会抑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上述研究不仅阐明了PEPCK1活性的分子调控机制,而且发现了人体内与PEPCK1相关的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和泛素链接酶的重要功能,这一系列酶均可作为未来调节糖异生通路的药物蛋白靶标,也就是说,今后科学家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体内这一系列酶的活性以控制血液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进而有效防治糖尿病。

详细报道见:https://www.medsci.cn/shownews.asp?id=2826

科学家从中药中发现治疗糖尿病肾病潜在药物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郑宏庭

在最新一期(2011年11月号)美国糖尿病学会会刊《Diabetes》杂志上,刊登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应用西兰花、肉桂中萃取的元素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获得显著疗效。这一研究成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一个新的靶点。
该文第一作者、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郑宏庭博士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 Donna Zhang课题组合作,通过小鼠体内实验和体外细胞模型的观察发现,从食物西兰花和中药材肉桂中提取的莱菔硫烷与肉桂醛这两种物质,可以减弱常见的糖代谢紊乱症状,改善糖尿病引致的糖代谢紊乱与肾损伤,从而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https://www.medsci.cn/shownews.asp?id=3313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2-02-19 gwc392

相关资讯

全球糖尿病患者近3.5亿

全球慢性疾病代谢性危险因素负担合作组(GBMRFCDCG)根据近30年来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估计全世界现有约3.47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6月25日在线版上(the Lancet. doi:10.1016/S0140-6736(11)60679-X)。 研究者收集、分析了199个国家和地区29年来的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选择平均空腹血糖作为主要的血糖指标,其他血糖指

AACE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增多的严重性公共健康问题,并且可对医疗、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此项指南由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制定[Endocr Pract. 2010;16(Suppl 3)],并且希望以此降低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风险,进而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项指南采用了最佳证据,并将疾病的经济影响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有效评估和治疗需求纳入考量范围。此项

甲状腺药物安全性评价

  2011年8月19日,在在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石勇铨教授报告了甲状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问题。   石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常用的甲状腺药物是硫胺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PTU)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PTU和他巴唑可引起多达13%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关节痛、关节炎、发热、味觉异常

内分泌疾病的CT和MR诊断

  近日,在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方文强教授报告了内分泌疾病的CT和磁共振(MR)诊断要点。   方教授指出,正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随着超声、CT、MR、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等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垂体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垂体腺瘤的位置和大小。由于多数垂体瘤为微腺瘤,既往蝶鞍摄片很少发现垂体异常,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共识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古城苏州召开。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强教授介绍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甘油三酯(TG)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LDL-C)水平高,apoB、apoC Ⅲ 水平升高。   共识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