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ematologica:NPM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

2017-07-12 xiaoxiao MedSci原创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成果证实:人类30多亿个碱基对的基因序列中2/3的序列被反转录,而最终仅有不到2%的核酸序列用于编码蛋白,大部分基因不表达蛋白质,这一类基因被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其所占全基因组的比例与生物种间的复杂等级有着更密切的相关性。ncRNA在发育和基因表达中发挥的复杂精确的调控功能极大地解释了基因组复杂性之难题,同时也为人们从基因表达调控网络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成果证实:人类30多亿个碱基对的基因序列中2/3的序列被反转录,而最终仅有不到2%的核酸序列用于编码蛋白,大部分基因不表达蛋白质,这一类基因被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其所占全基因组的比例与生物种间的复杂等级有着更密切的相关性。ncRNA在发育和基因表达中发挥的复杂精确的调控功能极大地解释了基因组复杂性之难题,同时也为人们从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维度来认识生命体的复杂性开启新的天地。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定义为超过200个核苷酸转录但无编码蛋白的潜能。累积的研究证据指出IncRNA在癌症发生、发展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评估了细胞遗传学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长非编码RNA的表达谱。研究人员对40例细胞遗传学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RNA测序确定了11036个lncRNA。其中超过8000个lncRNA是以前没有描述过的。使用无监督分析,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个依赖于NPM1基因突变的特定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在NPM1野生型患者中识别了一个NPM1突变的12个长链非编码RNA最小组。研究人员对134例细胞遗传学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组成的一个独立队列进行了qRT-PCR,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个可能的生物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 XLOC_109948,其表达模式预测临床结果。有趣的是,XLOC_109948低水平表达预示NPM1突变的患者预后良好。在使用阿糖胞苷或维甲酸治疗的NPM1突变的OCI-AML3细胞系中,GapmeR抗XLOC_109948的瞬时转染增加细胞凋亡,这暗示了XLOC_109948对药物敏感性的作用。这项研究为在细胞遗传学正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长链非编码RNA转录组提供了更好地了解。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NPM1基因突变的患者中观察到了一个独特的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新发现的长非编码RNA——XLOC_109948,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预后因素能够更好地对NPM1突变患者分层。

原始出处:

De Clara E, Gourvest M,et al.Long noncoding RNA expression profile in 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dentifies a distinct signature and a new biomarker in NPM1-mutated patients.Haematologica. 2017 Jul 4. pii: haematol.2017.171645. doi: 10.3324/haematol.2017.171645.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xiaoxi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ancer: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研究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M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在美国的年发病率约为0.3〜0.4 / 10万人。通过疾病风险分级工具,我们可以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较低风险的老年患者通常只采用观察或者支持性的保守治疗。对高危患者可能使用去甲基化剂(HMAs)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OS)。极少有患者会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早在2004年,美国就批准了阿扎胞苷用于

Blood:CDK9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一种新的特异性分子靶点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ATL)是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 ,早在1976年 ,由日本高月清教授首先提出 ,它是由人T细胞白血病毒 (human T 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 1,HTL V- 1)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白血病样的疾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yclin-dependent k

FDA批准检测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试剂上市

日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ClearLLab试剂(T1,T2,B1,B2,M)上市。这是首个用于流式细胞术使用的授权测试,可帮助检测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包括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生性肿瘤(MPN)。

Leukemia:中国学者研究结论挑战造血干细胞移植经典法则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白血病》(Leukemia)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急性白血病首次缓解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前瞻性临床研究。这一研究成果用实例挑战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LA全合同胞始终作为首选供者”的经典法则,提出“单倍型供者可部分取代经典的全合同胞供者成为移植首选”的新观点。

Nat Genet:为对抗这一凶险白血病,科学家构建了超级基因图谱

7月3日,Nature子刊《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一篇针对一种恶性儿童血液肿瘤——T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进行的首个最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成果。来自于美国圣犹大儿童医院和儿童肿瘤研究组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对数百名T-ALL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对结果进行一系列复杂分析后构建了前所未有的基因图谱。

NAT GENET:超级基因图谱对抗凶险的T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月3日,Nature子刊《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一篇针对一种恶性儿童血液肿瘤——T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进行的首个最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成果。来自于美国圣犹大儿童医院和儿童肿瘤研究组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对数百名T-ALL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对结果进行一系列复杂分析后构建了前所未有的基因图谱。这一图谱为T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更多的治疗信息,挖掘了很多之前从未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