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神经丝轻链蛋白,可有效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预后

2021-03-06 Freeman MedSci原创

神经丝轻链蛋白,可有效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颅内压升高,短暂的脑缺血,以及随后长期的多因素损伤,比如,血栓释放的血红蛋白导致的神经毒性,延迟性脑缺血和炎症。

为了预测这类患者的长期结果,因此有必要了解早期脑损伤导致的结果和随后的病理事件,尤其是从大脑长期暴露于血红蛋白和炎症分子这一角度。

临床上,早期脑损伤可以使用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评分进行评估,该评分也可以部分预测长期的神经系统结果。在迄今为止最大的结果预测研究中,测试了许多预测因素,包括年龄、WFNS等级、高血压病前史、Fisher评分、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和治疗方式。WFNS只能解释结果中很小的一部分方差,其他预测因子的预测效果不尽人意。


我们利用了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是一种在神经元受损时释放的细胞内神经元蛋白。NF-L可以在CSF和血清中检测到,并且是神经退行性和神经炎症条件下神经元损伤的一个成熟的生物标志物 。由于NfL的释放可以整合早期脑损伤的神经元损伤以及早期脑损伤后发生的一些延迟的继发性病理过程,因此有利于猜想:NfL或可预测SAH的预后。


藉此,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Patrick Garland等人,对42名非创伤性SAH患者和19名对照个体进行了研究。SAH后CSF和血清中神经丝轻链(NfL)升高。

他们发现,SAH后第1-3天的CSF和血清NfL能很好地预测6个月后的mRS评分,其预测效力与独立于(WFNS)评分。

NfL从第4天开始也对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将NF-L与SAH特有的病理过程联系起来,他们还研究了 NfL与细胞外血红蛋白的关系。大多数CSF血红蛋白没有与Haptoglobin形成复合物,但却被称为能够被外源性的haptoglobin结合,即血红蛋白是可清除的。CSF可清除的血红蛋白可很好地预测的后续CSF NfL.

随后他们还研究了SAH后NfL从脑中流出的情况。血清和CSF NF-L的高度相关。SAH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SF NF-L比值较低,这与SAH后糖皮质排泄功能障碍相吻合 。

SAH后CSF/血清白蛋白比值较对照组增加。

血清/CSF NF-L比值和CSF/血清白蛋白的比值负相关,这表明这两种蛋白在血脑界面的转移是解离的。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NfL是一个强有力的SAH临床结果预测标志物,在WFNS评分的基础上,具有更大意义,可作为一个有希望的临床试验的终点指标。


原文出处:
Garland, P., Morton, M., Zolnourian, A., Durnford, A., Gaastra, B., Toombs, J., ... & Galea, I. (2021). Neurofilament light predicts neurological outcome after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_Brain_.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自我报告结果评估手段研究

研究认为,卒中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是目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自我报告预后的主要评估手段

Stroke:血清神经红蛋白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代谢和功能结局相关

由此可见,Ngb可能是反映严重aSAH患者脑组织氧张力、脑代谢和功能结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探究aSAH的功能。

Stroke: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腰椎导管进行脑脊液过滤的疗效

由此可见,PILLAR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初步尝试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其证明了安全过滤脑脊液和清除血液和血液副产物的潜能。

Crit Care Med: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镁与出血量的关系

由此可见,这些数据支持以下假设:镁可能通过止血机制影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

Stroke: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和结局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全国范围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发生率和结局。瑞士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SOS)于2008年启动,该研究为了解

Lancet:氨甲环酸早期短疗程治疗不能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中短期预后

目前已证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氨甲环酸短期抗纤溶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但是,这种治疗是否可以改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氨甲环酸超早期短疗程治疗是否可以改善6个月内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