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复旦大学管坤良研究组发表结肠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17-05-10 佚名 生物帮

2017年5月1日,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管坤良研究组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论文题为《内皮素通过激活YAP/TAZ信号促进结直肠癌发生》(“Endothelin promot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activating YAP/TAZ”),研究报道了调节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内皮素

2017年5月1日,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管坤良研究组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论文题为《内皮素通过激活YAP/TAZ信号促进结直肠癌发生》(“Endothelin promot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activating YAP/TAZ”),研究报道了调节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内皮素通过下游Hippo-YAP/TAZ信号通路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调控作用。论文第一作者是王珍,通讯作者是实验室教授管坤良、袁海心和熊跃。

结肠癌是一种结肠组织的恶性肿瘤,结肠癌经常与直肠癌并发因此并称为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二类最常见的癌症,导致死亡人数位列癌症种类前三。与正常组织相比,结肠癌病例和细胞中都高表达了内皮素受体ETAR,内皮素与其GPCR家族的内皮素受体组成的信号通路可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存活和细胞迁移等过程,进而诱导肿瘤的发生,然而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仍未完全阐明。王珍等的研究工作发现内皮素信号是Hippo通路重要的上游信号,通过内皮素受体和偶联的。

Gαq/11蛋白可以激活YAP/TAZ转录共激活因子,并促进CTGF和CYR61等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这一信号系统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结肠癌肿瘤的异体移植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工作阐明了Hippo-YAP/TAZ信号通路在介导内皮素信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内皮素受体激活与结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也为Hippo信号通路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应用基础。



原始出处:

Wang Z, Liu P, Zhou X, et al. Endothelin Promot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Activating YAP/TAZ. Cancer Res. 2017 May 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SN:透析的患者进行结肠癌筛查:选择是否明智?

结肠癌筛查是针对死亡风险最低和移植可能性最高的透析患者,但绝对率很高,提示存在过度筛查。

CLIN CHEM:结肠癌中的转移性循环肿瘤细胞的分子相揭示了调节能量代谢和DNA修复基因的关键作用

解决调节转移性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生物学的分子机制迫切需要了解转移的形成和肿瘤的复发。该团队以前建立了来自结肠癌患者转移性CTC的第一个细胞系(CTC-MCC-41)。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人类基因组U133 Plus 2.0微阵列分析了CTC-MCC-41细胞的转录组,目的是揭示其特征(干细胞特性和启动和支持转移形成的能力)的分子基础。

SCI REP:DADS下调LIMK1-ADF/cofilin抑制结肠癌迁移与侵袭

结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长。晚期结肠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对化疗的抵抗以及5年内约50%结肠癌患者出现的远处转移。因此探索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对结肠癌的治疗至关重要。大蒜不仅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食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大蒜成分diallyl disulfide(DADS)是大蒜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证明沉默LIMK1可以显着增强DADS对结肠癌细胞迁移侵

JAMA Surg:结肠癌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

多种因素会导致结肠癌术后感染风险增加

Cancer Lett:厦门大学陈清西课题组揭示视黄酸受体α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

近期,厦门大学陈清西教授课题组在肿瘤研究领域重要期刊《Cancer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 “Oncogenic 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 promote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through simultaneously regulating p21 transcription and GSK3β/β-catenin si

Nature:日本发现大肠癌复发机理

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的研究团队采用患者身上提取的结肠癌细胞进行培养,再用干细胞特有的 LGR5 遗传因子进行荧光标识,然后移植到小鼠身上,进行治疗实验。结果发现,虽然药物可以杀死干细胞,使癌细胞停止增长,但是停止用药后,干细胞会再次出现,导致癌细胞继续扩大。这是由于从干细胞分化来的短命细胞会发生“返祖”现象,使干细胞重新复活。正常状态下的肠道中,存在着干细胞和短寿命细胞。干细胞在自己增殖的同时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