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基因突变让端粒失控!促发癌症!

2017-04-14 佚名 转化医学网

近日,来自威斯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保护端粒(我们染色体末端结构)的部分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解释了与这个蛋白复合物相关的一组基因突变如何促进一系列癌症。

近日,来自威斯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保护端粒(我们染色体末端结构)的部分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解释了与这个蛋白复合物相关的一组基因突变如何促进一系列癌症。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对人体基因组的复制和保护至关重要。端粒功能缺陷会导致癌症中的一系列基因不稳定性,同时端粒会随着细胞衰老而不断缩短。端粒保护机制的关键组分之一就是一个叫做端粒蛋白复合体的多蛋白复合物。端粒蛋白复合体可以通过刺激DNA损伤响应机制保护染色体末端,还可以通过端粒酶调节端粒的修复和复制。

这项新研究揭示了端粒蛋白复合体中两个亚单元(POT1和TPP1)发生相互作用的原子结构。此前研究已经表明几种基因突变会影响家族性黑素瘤、胶质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POT1。基于一系列结构、生化及细胞生物学数据,这项研究解释了这些突变导致恶性转化的可能方式。

“端粒蛋白复合体是端粒DNA维持完整性的基础,我们的研究为解决端粒蛋白复合体结构的难题提供了一些信息。”威斯达研究所基因表达和调节项目副教授、研究首席作者Emmanuel Skordalakes博士说道,“基于我们的数据,我们认为已报道的POT1中癌症相关基因突变会影响端粒的完整性,导致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组不稳定性,这是癌症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认为这种机制与这些恶性肿瘤中一些其他的基本基因缺陷一起导致了癌症进展。”

Skordalakes实验室使用X射线晶体学揭示了POT1-TPP1复合物的结构,接着他们使用这个结构作为一个基本平台,设计了一系列生化及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了几种基因突变对这个结构的影响。他们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会降低两个蛋白的亲和力,其他基因突变则会扰乱POT1的结构。他们还使用成像技术从不同方向观察了染色体和端粒,结果发现这些突变会导致端粒长度和结构缺陷,例如可能在复制压力下破裂的更脆弱的端粒、端粒缺失或者不同染色体之间的端粒融合等。

这项研究为揭示这些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影响端粒稳定性的机制带来了曙光。但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它们确切的功能及他们如何与癌症相关。

原始出处:

Rice C,Shastrula PK,Kossenkov AV,et al.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human POT1-TPP1 telomeric complex.Nat Commun.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魏则西之死一周年:部分癌症患者盼放开免疫法

2016年4月,震动全国的青年魏则西之死,使免疫治疗的乱象被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未经批准、夸大疗效、费用高昂…… 同年5月初,魏则西事件后,国家卫计委重申,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仍属于临床研究,不能进入医疗临床应用。

DNA之父沃森颠覆式主张:战胜癌症曙光是……

近日,被誉为“DNA之父”的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博士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中国之行。谈及此行的目的,沃森明确表示要在中国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院——沃森生命科学中心。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大门。精准医疗的基础和重要实现途径是基因测序,其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

Int J Cancer:CSPPT亚组分析:高尿酸血症增加癌症风险,适量补充叶酸或有益

血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和肠道清除。国外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对癌症及癌症死亡风险有影响。但血尿酸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存在争议,在中国人群中也很少开展相关研究。

Sci Transl Med:重磅!研究揭示“癌症”免疫治疗的关键因素

【控制VEGFA和ANGPT2两种蛋白,可有效改善癌症免疫治疗】EPFL科学家通过阻止调节肿瘤血管生长的两种蛋白质来改善癌症免疫治疗的功效。癌症免疫治疗旨在增强或恢复患者免疫系统(即T细胞)识别和攻击癌症的能力。但是肿瘤使用几种策略来抵抗免疫攻击,使免疫疗法仅在少数患者中有效。例如,它们产生阻断而不是促进T细胞到达的血管。EPFL科学家现在通过重新编程肿瘤血管来改善对不同癌症类型的免疫治疗的疗效。

Cell:癌症治疗个体差异与唐氏综合征有啥共同点?

非整倍体变异,即细胞染色体数量异常,是导致许多类型的癌症和遗传疾病(包括唐氏综合征)的原因,也是大多数自然流产的原因。由非整倍体变异引起的疾病的严重性通常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化,这点很不寻常。例如,近 90%的唐氏综合征胎儿会自然流产。然而,也有唐氏综合征患者可以活到 60 岁以上。▲人体细胞的 46 条染色体(图片来源:NIH 官网)过去,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是由患者个体基因组成差异造成。但是最近

Science:个性化癌症疫苗的新“战绩”!

个性化疫苗的关键在于新抗原(neoantigens)——单个患者体内肿瘤携带的特异性突变蛋白,新抗原仅仅存在于癌细胞表面,它们类似于“信号灯”,指引免疫系统寻找、攻击包含这些突变蛋白的癌细胞。根据AACR年会最新的报告结果,个性化疫苗可以调动免疫系统靶向患者肿瘤,成功阻止皮肤癌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