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引援结盟”

2017-11-17 付强 中国卫生杂志

从2016年至今,国家共发布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5个独立医疗机构的试行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社会有需求、市场有需求,改革也有需求。虽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独立医疗机构已“萌芽破土”,但如何破解其面临的诸多困局,仍是独立医疗机构的一个“心头病”。行业有想法 社会有需求什么样的医疗机构叫独立医疗机构?在这个问题之中,体现了

从2016年至今,国家共发布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5个独立医疗机构的试行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社会有需求、市场有需求,改革也有需求。虽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独立医疗机构已“萌芽破土”,但如何破解其面临的诸多困局,仍是独立医疗机构的一个“心头病”。

行业有想法 社会有需求

什么样的医疗机构叫独立医疗机构?在这个问题之中,体现了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对国家医疗体系构建,或者是医疗政策设计的博弈。从公立医院发展走向来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那么,公益性到底是机构的属性,还是机构提供服务的属性?实际上,公益性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属性,如果提供的这个服务是公益性的服务,医疗机构就具有这样的公益性。

如何维护医院的公益性呢?具体来说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限”,即限规模、限药价、限费用。第二个方面是“联”,即联合供给方与多机构执业,通过输出巩固优势、扩大占有。

今年,国家对医联体政策出台了若干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医联体,都是要求大医院发挥牵头作用,把优质资源外送。可以说,这些政策在限制的同时,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利用技术优势对外进行技术输出的机会,这种技术输出等于是对大医院优势的巩固,以及对公立医院市场占有的扩充。

对于民营资本办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主要靠资本的力量挤入到这样的行业中,来减弱公立医院的优势。民营资本办医引入和发展,也能够带给医疗市场上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问题在于执业人员从何而来。

所以客观地说,对于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行业有想法、社会也有需求,但如何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独立医疗机构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专业的机构办专业的事,比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等用于减少重复建设、业务重叠,降低资源占用与总费用支出、提高效率的医疗机构;第二,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比如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弥补体系短板、衔接服务链条的医疗机构。

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首先,它是独立设置(新增类别)的医疗机构;其次,该机构的市场与服务对象(人群)定位相对明确,即医疗机构顾不上、家人亲属管不了的特定人群;第三,功能与服务范围(内容)定位相对明确,即针对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和功能的薄弱与断档,以提供传统临床“辅助”诊疗服务和“接续”服务为主;第四,实际功能导向的差异化资源配置与专业发展,民营资本真正想做好独立医疗机构,应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康护技”功能而相对弱化对“医”的功能要求,关注整体服务功能发挥,淡化内设部门专业细分,不搞大(小)而全;第五,鼓励小型化、连锁化、集团化,突出方便、可及,控制单体做大。

“引援结盟”还是“引狼入室”


为什么现在特别迫切要求卫生计生行动部门推动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因为其绝不仅是医改的内容。

从宏观背景来看,独立医疗机构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符合“双创”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符合“放管服”改革全面、持续、强力推进的形势;符合开展“精准扶贫”与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局面;符合医改全面深化与公立医院改革步入攻坚阶段的大潮流。

从实践需求来看,首先,医疗服务的供方需要“腾笼换鸟”,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最大化供给释放。因为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一方面能够挖掘出来的扩大供给的潜力已经不多,内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药品零差率、强化医保控费机制和控制规模扩张等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组合拳”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外部推力。因此医疗服务的供方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势必要把一些可以不干,或者干也没有很好的绩效部分业务分离出来。

其次,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方来说,更多的是通过贴近社区生活实现最大化的社会融入。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7%,其中7000万人有康复和护理需求;每年约有250万例脑卒中新发病例,其中70%~80%患者丧失自理能力。这说明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需求非常庞大。

最后,对于投资需求方来说,目前我国有很多的资本无处可投,处于“持币待购”,需要通过合理投资策略实现最大化投资回报。对于管理方来说,需要统筹兼顾,通过适配医疗资源最大化政策平衡。

今年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又特别提到要瞄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推进医疗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补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会议确定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吸引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

但目前,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究竟是“引援结盟”还是“引狼入室”?实际上民营有民营的苦,公立有公立的难,目前不确定谁在政策方面更有优势,但独立医疗机构发展所面临的困局还是很明显的。专业人员来源问题、医保政策问题,准入“门槛”高、审批手续多、成本大问题,自家守信、百姓相信、政府诚信平衡难问题,监管难、难监管,服务质量与政府监管风险问题,与已有医疗服务体系中同类服务供给者之间关系不清的问题,公立地位难撼、垄断难破问题,面临被排除外医联体/分级诊疗供给体系之外或被边缘化的危险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独立医疗机构的面前。

从健康中国战略寻求着力点

面对困局,独立医疗机构如何“破冰”?最重要的就是从健康中国战略寻求着力点。

首先要抓牢最佳发展机遇期,促进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一是将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置于当代中国改革深化的大战略、大格局加以推进。助力打造健康中国、延长人口红利期、稳定和巩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以及助力医改持续深化、完善供给侧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健康业态创新是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出路。对于独立医疗机构来说,最适合公私竞争合作及实现PPP的领域,只要提供的服务和提供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独立医疗机构体系才能有效运行,最终实现“1+1>2”的整体效能目标。二是要筑牢能力、质量、服务方面的能力。独立医疗机构的能力和质量是选择优先依据,服务和价格并非首要影响因素。此外,还需要关注服务外在感受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需求的统一。

其次,准确把握医改政策走向,促进与医改实践深度融合。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并重、体系建设与机制再造并举,通过上下联动、分合相济,提高整体效能,并围绕提供全面连续健康照护和持续推动分级诊疗深化。

第三,探索独立医疗机构纳入公立医院主导的医联体或者医共体,推动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开展PPP项目合作,选准PPP项目合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巩固中稳步推进。探索独立医疗机构纳入公立医院主导的医联体或者医共体,要带民营医院的话,把民营医院纳入基层,可能我们会做得更好。关于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开展PPP的合作,实际上现在已经很多了,我们现在许多公立医院,已经把它的检验检查、放射、病理放在那里,实践证明是不错的,医疗保健行业占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客户的22.5%,基本上外包主要就是现在政策已经明确的这几个独立合作平台。

最后,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要完善政策机制设计,着力实现3个“小三通”基础之上的“大三通”。“小三通”是指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实现临床、辅助、延伸的内部打通;从病程分期角度来说,是解决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的衔接;从功能分级的角度来说,实现医院、养护、社区和家庭的整合。而“大三通”是指上述3个角度的全面贯通,实现以健康为中心,覆盖全生命周期,融疾病预防、疾病诊疗与康复照护于一体的全面健康保障服务。这正是要鼓励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真正的目的。

作者:付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7-11-18 执着追梦

    学习.谢谢分享

    0

  2. 2017-11-17 清风拂面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卫计委增设5类独立医疗机构,大医院面临肢解?

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传达出一个重要讯息,卫计委将在已批准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再增加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允许社会力量投资,并连锁化、集团化运营。

市场价值攀升 10类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会是谁的**?

六年时间,1.86倍的市场增长,是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的缩影。援引国金证券数据,从2009 年到 2015 年,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从 46.6 亿美元扩张到 87.1 亿美元。其中,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独立影像中心。与此同时,国内包括独立影像中心在内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迎来发展黄金期。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将在已批准的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基础上,再新增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

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投资潮来临 后来者机会几何

目前共计10类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被纳入鼓励社会投资范畴,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正成为下一波投资浪潮中的“宠儿”。健康界为您详解其中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