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LA:中国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2019-01-18 MedSci MedSci原创

白介素18 (IL 18)基因位于染色体11 q22.2 22.3,1,它包含许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sms, SNPs),尤其是在启动子区域。在各种癌症中,白细胞介素18 137G/C, 607G/T多态性发挥多种作用。然而,关于白介素18 (IL 18)基因多态性与绝经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争

白介素18 (IL 18)基因位于染色体11 q22.2 22.3,1,它包含许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sms, SNPs),尤其是在启动子区域。在各种癌症中,白细胞介素18 137G/C, 607G/T多态性发挥多种作用。然而,关于白介素18 (IL 18)基因多态性与绝经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争议。

本研究调查了IL 18137,607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女性绝经期BMI可能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共招募488名患者,其中乳腺癌178例,良性乳腺癌150例,健康对照组16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137 G/C基因型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OR = 0.54, 95% CI: 0.31 0.93;P = .025)。在良性组中,IL 18 137G/C多态性G/C基因型的受试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89(95% CI = 1.05 3.41;P = .032)。在绝经后的受试者中,IL 18 607多态性G/T基因型的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比T/T纯合子的人高7.97(95% CI = 1.95 32.65;P = .0045)。在超重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BMI 24)中,IL 18 607多态性G/T基因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是T/T纯合子患者的5.45(95% CI = 1.74 17.06;P = .034)

研究表明,IL 18137 G/C基因型可能是健康组的保护因子,但对良性组可能是危险因子。IL 18 607 G/T基因型与绝经期和BMI有交互作用。协同效应可进一步增加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原始出处:

Xuefeng Qiao, Danfei Xu, Dandan Sun,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interleukin18 gene promoter region polymorphisms and susceptibility to s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Han women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REP:白介素-12A rs568408与台湾哮喘易感性的关系

哮喘是一种炎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症相对比较复杂,白细胞介素12(IL-12)可能在过敏原诱导的炎症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IL-12A / IL-12B的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

Diabetic Med:非分泌状态FUT2与日本儿童1型糖尿病易感性相关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非分泌状态FUT2与日本儿童1型糖尿病易感性相关的研究,研究FUT2基因和ABO血型对日本儿童1型糖尿病发展的影响。

Sci Rep:蛋白酶体应激使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对硼替佐米诱导的细胞凋亡变敏感

不利的负荷vs.容量平衡代表了MPM中硼替佐米原发凋亡敏感性的关键决定因素。

Neurology:区域氧摄取预测镰状细胞病患者卒中易感性区域!

由此可见,在深部白质增加的OEF可以确定SCD儿童增加卒中风险的代谢应激性脑组织。研究人员建议扩展生理区域的边界,慢性贫血缺氧会加剧这一区域,也就解释了这个区域的卒中高风险。

Clin Exp Rheumatol:中国人TLR7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

TLR7基因的拷贝数较低(= 1)是男性AS易感性的风险因素,却是女性的保护性因素。

Ann Rheum Dis:HLA I类和II类等位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中的作用

这些数据证实除HLA-B*27之外,其他HLA I类和II类等位基因也在AS易感性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