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

2013-12-04 余亮 生物通

随着肿瘤的发展,肿瘤细胞可能离开实体瘤,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这些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CTC)的鉴定可能为癌症转移过程提供关键线索。同时,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癌症患者的临床管理,如浸润性癌症的早期检测以及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 然而,CTC在外周血中的浓度非常低,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在第55届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ASTRO

随着肿瘤的发展,肿瘤细胞可能离开实体瘤,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这些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CTC)的鉴定可能为癌症转移过程提供关键线索。同时,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癌症患者的临床管理,如浸润性癌症的早期检测以及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

然而,CTC在外周血中的浓度非常低,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在第55届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ASTRO)的年会上,斯坦福大学的Max Diehn博士介绍了一种新技术,可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

Max Diehn博士的实验室采用了一个名为IsoFlux的系统。它可从一次标准抽血的血液样本中回收稀有的肿瘤细胞,制备后用于分子分析。此平台由美国Fluxion Biosciences公司开发,为少量样本带来了更高的CTC回收灵敏度。

在ASTRO年会上,研究人员比较了健康对照、早期以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CTC计数。CTC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7、28.4和142.4。对照和早期患者之间的细胞计数差异是统计学显著的(p = 0.01)。没有一个对照的CTC数量超过5个,而73%的早期患者超过。研究表明,肿瘤体积与CTC数量呈正相关(p=0.04)。

据介绍,IsoFlux系统利用一种专利的微流体技术以及免疫磁珠,从生物学样品中分离稀有细胞。它主要应用在循环肿瘤细胞、癌症干细胞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分析。一旦这些细胞被富集,它们可立即用于下游分析,包括新一代测序、qPCR、FISH、IHC等。

整个操作过程不算复杂,还挺快速。首先是收集到7-10 mL血液或其他生物学样品,然后去除红细胞,与磁珠偶联。这一步大约需要30分钟的手动操作。接下来转移到仪器中自动处理。在大约40分钟后,即可回收到CTC,用于后续的分析。


作者:余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居住温度可能影响实验室小鼠的肿瘤生长

一项研究发现,在多数动物研究机构小鼠生活的地方的温度可能扭曲癌症免疫疗法研究的结果。小鼠天然地寻找温暖的巢环境从而让产热代谢活动的能量开支最小化,并且已知健康的小鼠喜爱30到31摄氏度的环境温度。 然而,大多数动物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小鼠生活在20到26摄氏度的环境中,这部分是为了减少对笼子清洁的要求并且增加技术人员的舒适度。尽管低于最优的温度导致了轻微的冷压力,实验室小鼠通常维持了正常的体温。

清华大学罗永章:“一滴血检测肿瘤”很不准确

针对近日网上有关“一滴血检测肿瘤”的传闻,有关专家11月19日澄清称,这种说法很不准确,实际上是“监测肿瘤”。 清华大学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学校罗永章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当天,这个情况被某些媒体解读为“一滴血检测肿瘤”在网络上大量转载,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发现该方法的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

STM:微芯片装置通过扭曲细胞来发现癌症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对从肺部周围液体中获取的细胞进行物理检测可对早期癌症诊断有助。这种诊断可用一种自动化的技术完成,这种方法比细胞分析的黄金标准——细胞学检查更快,而细胞学检查需要专家来筛检细胞。 由Henry Tse及其同事研发的一种新的微芯片装置可通过将细胞挤入充满液体的微通道并追踪它们将如何改变形状来发现恶性细胞。细胞的变形能力长期以来就一直与疾病挂钩,但科学家们常常一次只能研究一个细胞-

Oncotarget:我国学者发现具有食管癌标志特征的嵌合RNA

从汕头大学获悉汕大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和附属肿瘤医院科研团队首次在食管癌中发现具有标志特征的嵌合RNA。 据课题组负责人张灏教授介绍,融合基因及其产物在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此前在食管癌中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张灏教授回国后针对国内特别是当地食管癌高发并且无理想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特点,开展了从食管癌分子机制到转化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一批在食管

创肿瘤医疗典范 医科达闪耀神州

2013年11月25日,医科达亚太学习与创新中心落成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医科达亚太区执行副总裁韦志圣先生和医科达全球总裁Tomas Puusepp先生共同出席了剪彩仪式。 在此次剪彩仪式上,来自医科达亚太区的执行副总裁韦志圣就当下世界肿瘤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对学习与创新中心的未来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据韦志圣先生说,多年来,医科达一直致力于全球

ProGRP: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由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工业化、吸烟、空气与环境污染、遗传易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根据《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4例恶性肿瘤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肺癌。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约占肺癌的80%,包括大细胞癌、腺癌和鳞癌。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