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周围细颗粒物污染与特定心血管疾病的住院人数之间的关联

2020-01-27 不详 MedSci原创

本项研究旨在评估中国人群因短期暴露于环境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PM 2.5)污染而引起的特定心血管疾病的住院风险之间的关系。

背景及目的:
本项研究旨在评估中国人群因短期暴露于环境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PM 2.5)污染而引起的特定心血管疾病的住院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项研究为时间序列研究,研究人员收集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184个城市的8834533因心血管原因住院的人群的临床数据。主要观察结局是主要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每日住院情况,以评估PM 2.5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研究期间,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天住院47例,缺血性心脏病平均26例,心衰1例,心律失常2例,缺血性中风为14,出血性中风为2例。在全国平均水平上,PM 2.5的增加量为10μg/m3心血管疾病的住院人数增加0.26%(95%置信区间0.17%至0.35%),缺血性心脏病0.31%(0.22%至0.40%),心力衰竭0.27%(0.04%至0.51),心律失常的0.29%(0.12%至0.46%)和缺血性卒中的0.29%(0.18%至0.40%)有关,PM 2.5为15-25、25-35、35-75和75μg/m3或更多与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的增加显着相关,分别为1.1%(0至2.2%),1.9%(0.6%)至3.2%),2.6%(从1.3%至3.9%)和3.8%(从2.1%至5.5%)。根据预测,达到中国2级(35μg/m3),中国1级(15μg/m3)和世界卫生组织(10μg/m3)的年度平均PM 2.5浓度监管限值将降低中国每年心血管疾病的入院人数。

结论:
本项研究数据表明,在中国,短期暴露于PM 2.5与除出血性中风以外的所有主要心血管疾病的住院人数增加有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ypertension:短期高浓度PM2.5暴露对中心动脉血压的影响

与外周血压相比,中心主动脉血压(BP)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颗粒物污染对主动脉中心血压的影响尚未得到明确证实。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评估环境细颗粒物(直径≤2.5μm,PM2.5)短期暴露与主动脉血压的关系。在最终分析中,共有4715次访问,包括起始的2151次访问和随访过程中的2564次访问。采用Omron HEM-9000AI机无创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根据空气污染监测站的数据

BMJ:PM2.5与214种疾病负担

短期接触PM2.5 导致多种疾病风险增加,这些联系甚至在较低的PM2.5浓度时仍显著

PM2.5无下限!哈佛大学研究:≤25 μg/m3也有风险

哈佛大学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称,短期暴露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中,即使低于世卫组织现行标准(≤25 μg/m3),也与住院风险增加有关。研究再次证实了短期接触PM2.5导致的入院风险增加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帕金森氏病、糖尿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之间存在正相关。研究还发现,短期接触PM2.5导致的住院风险与一些不少见但很少被研究的疾病如败血症、体液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

PM2.5竟与214种疾病相关!空气污染,到底是谁的锅?

全球雾霾中国造?这锅不背,我们也是受害者!

BMJ:PM2.5与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风险

研究发现, PM2.5与除出血性脑卒中以外的所有心血管疾病入院相关,即使PM2.5处于较低水平该相关性仍然显著

BMJ: 长期暴露于环境微粒物和中风的发生的关系

本项研究旨在研究长期暴露于直径≤2.5μm(PM 2.5)的环境中细颗粒物对中国成年人缺血和出血性中风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