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中肿团队发文,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助力结直肠癌预警

2021-09-05 haibei MedSci原创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究,以剖析血清中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代谢物,并研究这些代谢物是否能区分结直肠癌(CRC)或腺瘤患者与正常健康人。

大肠癌(CRC)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其早期诊断被认为是提高CRC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目前,人们已经采用了几种方法来检测CRC,包括非侵入性方法,如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癌胚抗原(CEA)试验,以及侵入性程序,如结肠镜检查。然而,由于非侵入性试验的准确性低以及侵入性试验造成的损害,这些方法的大规模使用受到限制。

微生物组对人类疾病(如癌症)的影响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所有的肿瘤中,胃肠道恶性肿瘤由于其空间上的接近性而受到肠道细菌的深刻影响,它们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关系已被深入研究。 腺瘤或CR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可发生明显的改变,细菌属、副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增加,而鲁米球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属的数量减少。这些改变的微生物组可以调节局部免疫反应,产生基因毒素,如大肠杆菌素,和微生物组特有的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可以调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的发生还伴随着代谢状态的全面改变,影响到肿瘤组织和周围的微环境和大环境。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改变相比,代谢变化可以更直接地关联到肿瘤细胞的状态,因此是检测肿瘤发生的生物标志物的一个有希望的来源。各种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物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远端器官发挥调节功能。近年来,与CRC密切相关的血清代谢物被密集地调查,目的就是开发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最近,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究,以剖析血清中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代谢物,并研究这些代谢物是否能区分结直肠癌(CRC)或腺瘤患者与正常健康人

通过整合粪便代谢组和血清代谢组分析,研究异常结直肠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相关血清代谢物的明显改变

研究人员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和配对粪便样本的元基因组测序对非目标血清代谢组学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CRC和腺瘤患者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肠道微生物相关代谢物。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人员检验了这些代谢物区分CRC和结直肠腺瘤的能力,并建立了一个基于肠道微生物相关代谢物的模型,而后在一个独立的验证队列中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总共发现有885种血清代谢物在CRC和腺瘤中有明显的改变,包括8种肠道微生物相关的血清代谢物(GMSM小组),这些代谢物在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中都能重复检测,并能准确区分CRC和腺瘤与正常样本。

基于GMSM小组的预测CRC和结直肠腺瘤的模型在建模队列中产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5% CI 0.94至1.00),在验证队列中产生的AUC为0.92(83.5%敏感性,84.9%特异性)。在验证队列中的样本中,GMSM模型明显优于临床标志物癌胚抗原(AUC 0.92 vs 0.72),并且对腺瘤(AUC=0.84)和早期CRC(AUC=0.93)也显示出有希望的诊断准确性

因此,CR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重编程与血清代谢组的改变有关,GMSMs有可能应用于CRC和腺瘤的检测

 

原始出处:

Feng Chen et al.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faecal metagenome and serum metabolome reveals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me-associated metabolites in the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 Gut (2021). 

 

作者:haib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21-09-06 夜夜夜夜夜声

    中肿不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0

相关资讯

Endoscopy: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性和FIT阳性筛查结肠镜检查的穿孔率和出血率最高

Cancers:水溶性SIGLEC5 (sSIGLEC5):结直肠癌的新预后指标

该研究表明,水溶性SIGLEC5 (sSIGLEC5)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Cancer Commun: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性:真实世界研究

跟临床研究一样,相对于pMMR/MSI-L/MSS CRC患者,ICB对于dMMR /MSI-H更有效。早期使用ICB效果更好,特别是在pMMR/MSI-L/MSS CRC患者中。

BMC Med:维生素D是怎么做到抗肿瘤的?与转录组变化有关!

较高的血浆25-OHD与直肠粘膜基因表达模式相关,与抗肿瘤作用一致,而且这种有益的特征是由短期维生素D补充剂引起的。

Gastroenterology:大规模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预防结直肠癌,且食物中的效果更好

虽然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一直在下降,但年轻人的病例却在增加。预计到2030年,近11%的结肠癌和23%的直肠癌发生在50岁以下的美国成年人中。因为相当大比例的早发结直肠癌患者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已知的

拓展阅读

刘嘉: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科普及早诊分子标志物新动向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庄严: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意义

本期「专家组稿」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孔大陆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他将与庄严医生在第三期内容中分享《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意义》,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53%肿瘤几乎完全消失!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 ASCO 2024速递

2024年ASCO公布了NEOPRISM-CRC试验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早期MSI-H或dMMR结直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高。

孔大陆教授组稿|王捷夫:5-FU通过细胞核内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调控肿瘤细胞干性影响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强调代谢酶的非酶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5-FU临床联合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指导意义!

大咖谈 | 2024 ASCO GI-mCRC治疗进展

该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化疗用于MSI-H/dMMR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阿司匹林再添新用!JAMA最新:仅低剂量服用,能使肝脏脂肪减少10.2%、糖尿病风险降15%!

JAMA: “百年神药”阿斯匹林或能在治疗脂肪肝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具体来说,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服用一次阿司匹林,每次81mg,只要坚持6个月的时间,就能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约减少了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