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抗癌药物能治疗免疫缺陷症吗?

2013-12-05 Lifeomics Lifeomics

发现、并且开发出一款新型药物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这需要先在实验室(bench)里找到与某种疾病,比如肿瘤相关的分子异常,然后对这种异常分子的功能进行研究,再根据这个异常的分子设计、开发出一款相应的药物,最终通过临床试验的验证才能让这款新药走向临床,走进病人的床边(bedside)。这也就是一个标准的从试验台到病床的流程。很少有反过来(从病床边向试验台)的情况出现,即根据一大群患有同样疾病的患

发现、并且开发出一款新型药物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这需要先在实验室(bench)里找到与某种疾病,比如肿瘤相关的分子异常,然后对这种异常分子的功能进行研究,再根据这个异常的分子设计、开发出一款相应的药物,最终通过临床试验的验证才能让这款新药走向临床,走进病人的床边(bedside)。这也就是一个标准的从试验台到病床的流程。很少有反过来(从病床边向试验台)的情况出现,即根据一大群患有同样疾病的患者的情况,收集到相关的突变数据,再根据这些突变开发出新药,即所谓的病床——试验台——病床模式。不过Angulo等人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次反向操作的成功经验,他们发现了一种遗传性的免疫缺陷病,而且同时还为这种疾病找到了可以立即使用的特效药。这项研究也显示出外显子组测序(exome sequencing)在发现罕见疾病致病突变方面的超强实力。【原文下载

Angulo等人对7个家系里的17人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这7个家系成员的表型各不相同,但是所有患病成员都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病史,以及脾大(splenomegaly)和进行性肺病(progressive lung disease)等症状。经过测序之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携带了同一个突变,即PIK3CD基因里第1021个氨基酸从谷氨酰胺变成了赖氨酸(E1021K)。PIK3CD基因编码p110δ蛋白,这是PI3K家族蛋白的一个催化亚基(catalytic subunit)。由于发生了E1021K突变,所以PI3K激酶出现了不恰当的活化,于是Angulo等人将这种疾病称作PI3Kδ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I3Kδ syndrome, APDS)。

IA型PI3K激酶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激酶,它们能够磷酸化修饰膜脂质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这些异源二聚体激酶由一个p110催化亚单位和一个调控亚单位组成。其中催化亚单位有三种,分别是由PIK3CA、PIK3CB、PIK3CD这三种基因编码的p110α、p110β和p110δ;调控亚单位也有三种,分别是PIK3R1、PIK3R2或PIK3R3。其中p110α和p110β都是广泛表达的,而p110δ只见于血液细胞当中。PI3K激酶可以活化下游的细胞表面受体,根据不同的细胞、不同的PI3K异构体,以及相关的细胞信号可以行使促使细胞生长、增殖、生存、迁移、代谢、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以及分化等多种不同的功能。

我们对PI3K家族功能的认识和了解离不开对小鼠实验动物,以及这些激酶亚单位发生突变的人类患者的研究工作。比如在小鼠实验中就发现,缺失了p110α和p110β都会带来致命性的后果,导致小鼠胚胎死亡,但是缺失了p110δ则只会表现出B细胞分化障碍,成熟B细胞和T细胞功能受损等表型。缺失了p110δ蛋白的小鼠血清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会偏低,机体针对依赖或不依赖T细胞抗原(T cell–independent and T cell–dependent antigens)的抗体反应也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抑制。如果小鼠缺失了Pik3r1基因编码的调控亚单位,也会造成类似的B细胞免疫缺陷等后果。也有报道称发现过一例PI3KR1基因纯合突变患者,该患者PI3KR1基因的5’端出现了一个提前终止突变,他就表现为无丙种球蛋白血症(agammaglobulinemia),以及B细胞完全不能发育。其症状和缺失了Pik3r1基因的试验小鼠非常相似,但是要比实验小鼠严重得多。

对人体肿瘤进行的遗传学研究也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都携带有活化PI3K相关信号通路的突变。比如获得功能的(gain-of-function)突变PIK3CA基因或PIK3R1基因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巨脑(megalencephaly)和过度生长综合征(somatic overgrowth syndromes)患者的病变组织中也能够发现PIK3CA和PIK3R2突变活化基因。有意思的是,PIK3CA基因里有很多促癌突变都位于催化结构域编码区域里,而这个区域恰好和PIK3CD活化突变患者的一样。Angulo等人借助生化方法和细胞学试验证实,E1021K突变增强了p110δ亚单位的酶活性,同时也增强了该蛋白与细胞膜的联系。

发现遗传疾病。科研人员在一群有着非常常见症状的患者中发现了一种共有的突变,那就是p110δE1021K突变。这种突变会使B细胞和T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缺陷病,这也就是最近发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APDS。在临床试验中发现,使用p110δ蛋白抑制剂GS-1101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和非何杰金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都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p110δ蛋白抑制剂也被用来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APDS可能对这种药物也会非常敏感。

PIK3CD基因发生E1021K活化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有一些出人预料。这些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发作荚膜细菌(encapsulated bacteria)感染,但这是一个不那么特异性的发现。虽然这些患者血清里IgM(这是在感染之后第一个出现的抗体)的含量有时还有所增高,但是血清总IgG(亲和力最高的一种抗体)的水平还是正常的。血清里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这是一种非常强的依赖T细胞的抗原)抗体的滴度也是正常的。不过对于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这类不依赖T细胞的抗原就不会产生太高滴度的抗体。缺失了Pik3cd基因的小鼠对于依赖或不依赖T细胞的抗原也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免疫反应,这说明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出现恰当数量的p110δ蛋白才是保证机体拥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关键。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患者进行性肺病的程度与其抗体滴度不相适应。有报道称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功能也需要正常的p110δ蛋白活性,但是Angulo等人也没有在这些患者中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功能缺失的情况。不过体外实验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体内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认为p110δ蛋白功能活化的患者患恶性肿瘤或者自身免疫病的机会会高一些。虽然也发现过这些情况,但是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患者的淋巴细胞因为蛋白活化而非常容易死亡。Angulo等人也注意到,在17名被检者中过度性B细胞(transitional B cell)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细胞都是刚刚从骨髓中释放的。Angulo等人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就是由于B细胞发育障碍或成熟B细胞死亡太多,但是也有可能是骨髓中前体B细胞生成增多所致。病变初期就开始出现脾大以及淋巴结肿大,然后再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也支持上面这种假设。在多个小型社区中都发现了这种新发现的APDS疾病患者,这也说明一定还有其他的医生手上有这种患者。实际上,最近在这7个家系里又发现了14个免疫缺陷患者,他们也都是PIK3CD基因出现了突变活化的。这项工作最让人兴奋的一点在于我们不仅发现了这种疾病,而且马上就可以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了。已经发现,对于某些B细胞肿瘤患者,p110δ选择性抑制剂GS-1101对这种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耐受性也非常好,目前这种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在进行之中。

GS-1101与另外一种相关的药物IC87114都能够阻断E1021K突变体的活性,另外IC87114也能够对T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不至于因为激酶活化而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这些药物是否能够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止器官的损伤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这种酶可能还是白血球过多症(leukemia)、免疫缺陷以及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共同药物作用靶点。

原文出处

Conley ME, Fruman DA.Genetics. Can cancer drugs treat immunodeficiency?Science. 2013 Nov 15【原文下载

作者:Lifeomic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MGM:雷红星等抗癌药物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雷红星及其研究组开展的“抗癌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其研究论文Early stage intercalation of doxorubicin to DNA fragments observed in molecular dynamics binding simulations,在Journal of Molecular Graphic

Clin Cancer Res:柚子汁有助抗癌药物更好发挥作用

                     近日,芝加哥医学大学科学家发现一天八盎司葡萄柚汁可以减缓身体对西罗莫司的代谢。在8月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刊登的一项临床试验研究数据

JMC:碳硼烷可明显增加抗癌药物药效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在治疗特定癌症的药物中添加特殊的结构物质来开发出一种具有潜在价值和效应的针对癌症的新型药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国际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 在过去的10年里,研究者们对使用碳硼烷(carboranes)用于新药设计表现出了极大兴趣,碳硼烷是由硼、碳和氢三种元素构成的一种物质,其并不能够直接抵御癌症,而且可以帮助癌症

日本首次建立癌症干细胞稳定细胞系

  近日,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Chugai)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建立具有结肠癌干细胞性质的稳定细胞系。该研究由新加坡Pharma Logicals Research公司、日本Forerunner Pharma Research公司与中外制药株式会社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开展,并与日本及海外的学术界联合实施完成。中外制药株式会社认为:该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将促成一种靶向

NAT COMMUN:对将FAK抑制因子作为抗癌药物开发的再思考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抑制蛋白“粘着斑激酶”(FAK)来治疗癌症可能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简单。以高剂量使用的FAK抑制因子已被发现对控制癌症有显著效果。然而,这项研究却显示,FAK在癌症病情发展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是复杂的,这种酶的部分抑制可能会增强、而不是降低肿瘤生长。 FAK表达在身体的大多数细胞中,调控一系列生理过程,其中包括新血管的形成(

美国研制出能迫使癌细胞自我毁灭的抗癌药物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报道,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梅西癌症中心研制出新的抗癌药物,这种药物可以使癌细胞自我毁灭。 由最近开发的一些抗癌药物组成的新的抗癌药物制剂在实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根据《美国科学家》杂志的消息,这种抗癌药物制剂可以杀死结肠、肺、肝、肾、乳腺和脑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并且对健康的细胞几乎没有影响。现在打算将这一抗癌药物制剂在一部分癌症患者身上进行测试。 肿瘤学家安德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