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内脏肥胖可以预测炎症性肠病发作的时间

2024-04-10 xuyihan MedSci原创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免疫介导的肠道疾病,主要由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发病。尽管目前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疗法的武器不断增加,但仍然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约有40%的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与IBD进展相关的一个危险因素是肥胖。内脏肥胖是指沉积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可能是肥胖和 IBD 患者不良结局背后的关键因素。既往研究独立地将内脏肥胖与克罗恩病狭窄、粪便钙卫蛋白升高和回肠结肠切除术后死亡率增加有关。测量IBD复发之间的时间是评估疾病活动的一种方法,因为复发之间的时间越短,意味着一生中复发的频率越高,疾病活动度越大。迄今为止,尚无研究检查内脏肥胖对IBD复发时间的影响。这项研究主要比较了内脏肥胖与体重指数(BMI)是否可以作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时间的预测指标。

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IBD患者如果在疾病发作的30天内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则将其纳入本项研究。所有患者均被随访了6 个月或直到他们出现下一次疾病复发。主要暴露因素是从CT成像获得的内脏脂肪组织与皮下脂肪组织的比率(VAT:SAT)。

 

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研究共纳入100例克罗恩病患者和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位年龄为43岁,39%的患者的病程为10年或更长时间,14%的患者行内窥镜检查处于疾病活动期。所有IBD患者中,23%的患者的疾病复发中位时间为90天(四分位距,67-117天)。此外,较高的VAT:SAT与较短的IBD疾病复发时间相关,而较高的 BMI 与较短的发作时间无关(BMI ≥25 kg/m2 vs BMI <25 kg/m2 的风险比为 0.73)。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比,克罗恩病的VAT:SAT增加与更短的发作时间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强。

 

本项研究证实,内脏肥胖与IBD发作时间缩短有关,但BMI与此无关。未来的研究可以测试减少内脏肥胖的干预措施是否会改善IBD疾病复发。

原始出处:

Priya Sehgal, et al, Visceral Adiposity Independently Predicts Time to Flar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ut Body Mass Index Does No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https://doi.org/10.1093/ibd/izad111

作者:xuyih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BD:炎症性肠病成人患者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炎症性肠病可能与卒中、全因痴呆和帕金森病风险增加略有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纵向研究来探讨多发性硬化、癫痫发作/癫痫和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潜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

Sci Rep:2型糖尿病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研究结果不支持T2DM和CD、UC和T2DM或CD和T2DM之间的因果关系,IBD对T2DM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IBD:粪便钙卫蛋白和髓过氧化物酶预测炎症性肠病结局的比较

粪便钙卫蛋白或粪便髓过氧化物酶与复杂的病程独立相关,可能是改善IBD远期结局的合适靶点。检测粪便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确定肠道炎症水平,此外还可能预测较长期的病程。

IBD:接受白介素靶向药物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感染风险

接受IL靶向药物治疗的IBD患者与接受安慰剂或仅在未接受IL靶向药物的情况下存在差异的治疗的IBD患者相比,并未增加发生任何级别或重度感染的可能性。

IBD:牙周炎和炎症性肠病的因果关联分析

该研究提示我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更加关注牙周健康,而牙周炎患者也应积极关注肠道健康。

J Gastroenterol:炎症性肠病患者全身性类固醇使用和手术率的变化

自从生物制剂上市以来,IBD患者的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率减少了,并且使用方式更合理了。此外,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会降低手术率,尤其是在CD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