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结直肠癌近期重要原始研究汇总

2020-06-3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1】年轻人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与肥胖患者手术切除的增加相关

【1】年轻人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与肥胖患者手术切除的增加相关

 

 

目前尚缺乏测试肥胖与癌症发病率的近期时间趋势之间的联系的国家级研究,因此,研究人员了查询了目前的EC,GC,CRC和PC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在PC的所有年龄段的20-49岁年龄组中,CRC和GC的发生率均增加。相反,在50岁以上的患者以及所有成年人的EC中,CRC和GC的发生率均降低。根据NIS,肥胖患者接受CRC切除术的人数在所有年龄段都有所增加。这种趋势与接受CRC切除的非肥胖患者普遍减少相反。此外,EC,GC和PC切除术仅在50岁以上肥胖的成年人中增加。表明尽管年轻发病的CRC,GC和PC随时间增加,但我们仅发现接受CRC切除的肥胖的年轻成年人相应增加。因此,有可能肥胖的早期发作可能会将CRC的风险转移到了更年轻的患者身上。

 

【2】ASPP1缺乏促进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进展

 

 

前期研究表明,ASPP2表达下调可以通过调控β-catenin依赖性的ZEB1来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迁移。但ASPP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员通过分析TCGA的数据,结合CRC细胞系的体外实验及体内的肺转移实验,同时通过含有临床病理参数信息的CRC患者组织芯片来研究ASPP1在CRC中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结果发现在CRC中,ASPP1缺乏能够增强肿瘤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敲除ASPP1可以通过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Snail2的表达,进而诱导EMT(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而在RAS突变的CRC中,该过程会进一步加剧。表明ASPP1可能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NF-κB抑制剂或可为ASPP1缺乏的CRC患者的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3】循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结直肠癌风险

 

 

循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存在矛盾,近日研究人员进行了补充性血清学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 以确定IGF1或IGFBP3的循环水平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2006年到2010年,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银行研究中收集了397380名参与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IGF1水平测定。中位随访7.1年,共记录2665例结直肠肿瘤数据。在多变量校正模型中,IGF1循环水平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在MR分析中,基于遗传因素预测的IGF1水平每增加1标准差与结直肠癌风险较高相关。根据遗传因素预测的IGFBP3水平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结直肠癌风险只与IGFBP3基因(rs11977526)中的1个变异相关,该基因与人体特征和IGF2的循环水平相关。

 

【4】89%的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或可避免

 

 

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PCCRC)是在结肠镜检查时未发现癌细胞,而后诊断为CRC。近日研究人员对PCCRC的病例和相关因素进行考察,量化可避免的PCCRC的比例。研究人员对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英国的一个单一医疗中心中107例PCCRC患者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已确定的PCCRC中,43%是高危患者,66%位于肝弯曲远端。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肿瘤大小、指数与结肠镜检查后诊断时间无相关性。在19%的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不良,只有36%的结肠镜检查有足够的光照完成。73%的PCCRC被确定为受技术内镜因素的影响,17%的PCCRC受管理因素的影响,27%的PCCRC受决策因素的影响。27%的PCCRC被归类为可能的漏诊病变,先前的检查是足够的;58%的PCCRC可能漏诊病变,先前的检查是不充分的;8%为检测到病变,没有切除;7%为先前观察到的病变未完全切除。89%PCCRC被认为是可以避免的。研究认为,近九成的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是可以避免的。

 

【5】非甾体类抗炎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尽管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降低了结直肠癌(CRC)的风险,但它们在预防结肠镜检查后CRC(PCCRC)中的作用仍未确定。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确定NSAIDs是否可降低结肠镜检查阴性后的PCCRC风险。研究人员将所有在2005年至2013年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纳入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在187897名合格患者中,有21757名(11.6%)是NSAID使用者。854名患者(0.45%)患上了PCCRC。NSAIDs与较低的PCCRC风险相关,但与发展超过3年的CRC没有关系。近端的aHR为0.48,远端癌为0.55。表明基线结肠镜检查阴性后,使用NSAIDs与较低的PCCRC风险相关。

 

【6】外周血天然杀伤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天然杀伤(NK)细胞与大肠癌(CRC)患者的存活之间的关联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阐明外周血NK细胞在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44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化疗的CRC患者。结果显示,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是CRC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较高百分比的NK细胞表示存活时间比较低百分比的细胞更长。NK细胞百分比与T和B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和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在受体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为0.741,NK细胞对于CRC的3年生存率具有中等预测价值。老年患者和临床晚期患者的NK细胞百分比低于年轻患者和早期临床患者。表明血液中的NK细胞是CR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并且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总计数可以提高预后价值。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OMMUN:TGF-β信号促进IL-22的产生,从而促进结肠癌的产生

IL-22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双重功能。短期内IL-22的产生可保护细胞免受基因毒性应激,而不受控制的IL-22作用则促进肿瘤生长;因此,对IL-22的严密调控至关重要。

PNAS:中山大学高国全团队发现,二甲双胍对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有效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降糖药联合标准系统治疗的糖尿病KRAS突变-mCRC患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了37.8个月。

Brit J Cancer:抑酸药与结直肠癌风险

使用PPI或H2RA与较高的大肠癌风险无关。

Nature Cancer:结直肠癌的发病与肠道微生物密不可分

到目前为止,结直肠癌的具体病因还尚未明确。临床医生们普遍认为结直肠癌是由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最近比利时的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证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与肠道上皮细胞中的一种Zeb

Nat Cancer:阻断TNF修正肠道微生物群,可减轻结直肠癌发展

肠道炎症和微生物群是结直肠癌(CRC)病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使用临床相关的抗炎治疗调整炎症是如何影响微生物群的,或者这是否可以影响CRC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