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文,评论“虚假同行评审”致论文撤稿事件

2017-06-28 徐志杰 MedSci原创

6月20日,《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政府对《肿瘤生物学》杂志撤稿事件的态度和处理,简要分析了事件发生的部分原因。本文对该报道做了中文呈现。

导读: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一种论文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着作或计划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加以评审,在出版单位主要以同行评审的方法来选择与筛选所投送的稿件录取与否。今年4月,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中国肿瘤生物学领域论文,涉及中国500多名研究人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6月20日,《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处理,简要分析了事件发生的部分原因。本文对该报道做了中文呈现。

中国政府将对制造虚假论文评审欺骗投稿期刊的科研人员采取处理。国家科技部下属有关部门于6月14日发布声明称,政府将暂停为学术涉及某欺诈事件的研究人员拨款,该事件即是指今年早些时候某肿瘤期刊撤销了107篇中国作者的研究论文一事。中国基金会承诺会加大对科研领域的监管力度,防止此类欺诈现象再次发生。本月早些时候,国家科技部、卫计委、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代表召开会议,通过了对科研不端行为加大惩处力度的意见。

“据我所知,以前从来没有让这么多部门和人员一起研究解决论文造假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资源研究员姜文来如是说道。

此次会议旨在回应4月份《肿瘤生物学》杂志撤稿事件,杂志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发现支持107篇论文通过的评审结果存在造假问题。此后Springer Nature停止出版了《肿瘤生物学》杂志。

虚假同行评审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当研究人员或论文代理公司推荐某些科研专家作为同行评议者,但填的电子邮箱却是其个人或公司自己的邮箱时,他们便会撰写建议论文发表的虚假评审意见。

杜撰虚假同行评审意见的网上论文代理公司是此次要严肃处理的主要目标。有关部门希望联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来找出论文代理公司背后的始作俑者。“如果你关闭了一家(网站),他们又会开出另外的,国家自然基金委主任杨卫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找出事件背后的主谋。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超出了癌症研究的范围。“你可以上网找找,有很多,不同的公司提供不同领域的服务,”杨卫表示。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一事件中107个撤销的论文中只有17篇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际上为60%以上的国内研究提供了资助。杨卫认为,许多涉事的科学家才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能站稳脚跟,他们就不顾一切地在首次论文发表时寻求这种“帮助,是为了能申请更好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现了30多个待处理的申请中包含了这些被撤销的论文。目前这些申请已被取消。

一些旁观者在社交媒体上对此次涉丑的临床研究人员表示了同情。中国的医生被迫需要发表论文,但是却很少有时间或资源去做研究。姜文来也对此表示同情,但表示这些发表的论文纯粹只是为了个人晋升,对科学发展却毫无益处。他认为虽然这些作者难辞其咎,但其他一些因素也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不合理的评估体系,以及学术期刊在同行评审方面缺乏监督。“这不仅仅是作者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姜文来说,“只惩罚作者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姜文来看来,此次政府的处理行动能否取得成功,在于实际操作中是否能为医生和科研人员严格贯彻一个更加公正的评价体系。

原始出处:

David Cyranoski. China cracks down on fake peer reviews,Nature,June 20,2017. doi:10.1038/546464a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整理编译,转载须授权!

作者:徐志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ence:透视同行评议

Michael Lauer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的工作是:资助最好的心脏学研究,并将其成果快速传播至其他科学家、医生和公众。然而, NIH 的同行评议系统也许会使这一目标难以达成——其评议依赖于一些志愿科学家为研究计划评定拨款优先级的无偿服务。最近,作为 NIH 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 NHLBI )心血管研究部门的负责人, Lauer 开展的两项研究针对这个每年分配数十

Nature:学术期刊权衡双盲同行评议

为了增加学术出版的公平性,一些期刊正在试用“双盲”评议理念,即评审者和作者不知晓彼此身份。 一直以来,一些研究人员担忧衡量自己递交给出版社的手稿标准不是质量,而是作者名望。尽管作者极少会被告知负责评议其作品的人是谁,但评审者通常了解手头的作品出自谁手。 但日前刊登于《保护生物学》期刊上的研究揭示,期刊应当考虑进行“双盲”同行评议。双盲同行评议广泛用于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但几乎没有科技期刊采取这种方

中国学术界严厉打击同行评议造假行为

(图片摘自sciencemag.com) 中国国家基础研究委员会目前正在严厉打击利用伪造同行评议的方式发表文章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告知如果存在违反情节严重的行为,要求退还研究经费。与这一举措相关的还有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一则通知:目前已经有十几名科学家被查出参与了同行评议造假行为。该通告首先于11月12日在地方媒体进行了报道。这一通告反映了目前中国存在大量的学术文章枪手,专门负责介绍、代

Journal of Diabetes:招募年轻审稿人

小编在朋友圈看到Journal of Diabetes(JDB)招募审稿人的消息,觉得对我们MedSci的粉丝来说,真是既靠谱又实用,所以特地告诉大家一声,如果您身边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转发给他们看看哦。以下是原文内容:Journal of Diabete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753-0

新英格兰主编认为:“同行评议”并不是学术论文发表的黄金法则

20世纪80年代早期,科研界对科学期刊实行的同行评议规则关注颇高。于是,来自North Dakota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一项研究。同行评议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通过专业人士把关,清除质量较低的科研成果。评议人员通过审查提交到某一杂志的研究草稿,决定是否可以正式发表,或者需要改进。理论上,评议人员都是该论文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会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指出研究中的漏洞与不足,或者直接拒绝质量太差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