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Microbiol:研究发现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新的lncRNA和circRNA

2017-10-04 MedSci MedSci原创

宫颈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四大原因。既往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可能在不同癌症的致癌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关于lncRNA和circRNAs在宫颈癌进展和转移中的机制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高通量RNA测序研究HPV16(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16)介导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相邻非肿瘤(ATN)组织中的lncRNAs,

宫颈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四大原因。既往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可能在不同癌症的致癌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关于lncRNA和circRNAs在宫颈癌进展和转移中的机制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高通量RNA测序研究HPV16(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16)介导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相邻非肿瘤(ATN)组织中的lncRNAs,circRNAs,miRNAs和mRNA的表达谱(RNA-SEQ)。结果,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患者中共鉴定了19个lncRNA,99个circRNA,28个miRNA以及304个差异表达(DE)的mRNA。在非编码RNA中,3个lncRNA和44个circRNA是新发现的。

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癌症及其他基因本体(GO)关键通路中DE lncRNAs、miRNAs和mRNAs的表达升高。此外,共表达网络和功能预测表明,19种DE lncRNA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基于DE编码和非编码RNAs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显示,每个miRNA靶向了许多lncRNA和circRNA。网络中部分miRNA和子宫颈癌之间的联系已经在以前的研究中得到验证,这些miRNA靶向了大多数新型非编码RNA,因此表明这些新型非编码RNA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

总而言之,该研究表明,DE非编码RNA可作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复杂的ceRNA网络也为今后对子宫颈癌编码和非编码RNAs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原始出处:


Hongbo Wang, Yingchao Zhao, Mingyue Chen, Jie Cui.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Long Non-coding and Circular RNA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Mediated Cervical Cancer. Front Microbiol. 2017; 8: 1720. Published online 2017 Sep 19. doi: 10.3389/fmicb.2017.01720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 Rep:研究揭示矽肺的发病机制

矽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不可治愈的肺纤维化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和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既往研究表明miRNAs参与了矽肺病的发病机制。本实验既往关于miRNA的芯片研究表明,二氧化硅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miR-503的表达水平下调。本实验中,研究人员验证了暴露于二氧化硅的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miR-503的表达水平降低。此外,miR-503过表

Dis Markers:lncRNA PTENP1多态性rs7853346或可预测中国人群胃癌的易感性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假基因1(PTENP1)在胃癌(GC)中明显下调,在GC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然而,PTENP1基因变异与GC风险之间的关联目前尚未清楚。研究人员使用TaqMan技术,在中国人群中选择768例GC患者和768例无癌症对照者,将3种lncRNA PTENP1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s)(rs7853346 C> G,rs865005

PLoS One:lncRNA或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众多生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胃癌中lncRNAs的基因组表达谱和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可知。研究人员从TCGA中获得420例胃癌患者的RNA测序数据,确定了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的1294个差异表达的lncRNA。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肠型和弥漫型胃癌247个差异表达的lncRNA。生存分析显示,33个lncRNA与患者总生存率独立相

Oncol Lett:LncRNA PEG10过表达可促进鳞状细胞癌的进展

本研究旨在调查长链非编码RNA PEG10(lncRNA PEG10)过表达对下咽鳞状细胞癌(H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HSCC肿瘤组织样本、癌旁组织样本和HSCC FaDu细胞系中的lncRNA PEG10的表达水平。分别使用细胞增殖试验、Transwell侵袭试验和伤口愈合试验评价lncRNA PEG10对体外FaDu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6

PLoS One:研究进一步揭示LncRNA参与心脏修复的机制

最新研究显示,使用干细胞和心脏祖细胞(CPCs)移植以治疗心血管疾病(CVD)促进心脏恢复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对控制这些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且这对于优化其在这种治疗中的使用来说至关重要。最近长链非编码(lnc)RNA已经成为参与各种关键生物学过程(包括发育、体内平衡和疾病)的关键调节分子。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他们也在CPC发展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lnc

盘点:LncRNA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转录本,它们的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并且不太保守。到目前为止,只有几条功能性lncRNA已经得到很好的表征,据证明它们在多种细胞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鉴于lncRNA功能的确切机制仍有待于发现,一种被广泛提出的模型是,对于其他调控蛋白来说,lncRNAs可能发挥信号、诱饵、指导或支架的作用。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lncRNAs的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