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2019-09-27 王宁 凌云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患者男,60岁,因偶然发现右大腿内侧胡豆大小肿块,逐渐长大且觉疼痛1年就诊。超声表现:于右大腿中下段内侧肌层内见一大小约27mm×33mm团块状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见包膜,内见点状弱回声及多条带状稍高回声分隔,呈“网格样”(图1);CDFI: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图2)。

患者男,60岁,因偶然发现右大腿内侧胡豆大小肿块,逐渐长大且觉疼痛1年就诊。超声表现:于右大腿中下段内侧肌层内见一大小约27mm×33mm团块状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见包膜,内见点状弱回声及多条带状稍高回声分隔,呈“网格样”(图1);CDFI: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图2)。
 

图1 超声示形态规则,边界清,有包膜的团块状低回声,内见点状弱回声及多条带状稍高回声分隔,呈“网格样”
 

图2 CDFI示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右大腿中下段内侧肌层内异常回声:囊肿?神经源性肿瘤?术中所见:股内侧肌肉及缝匠肌之间有一椭圆形灰黄色包块,大小为5 cm×4 cm×4 cm有包膜,其底部与股动静脉血管及股神经粘连严重。病理大体:右大腿软组织肿瘤呈灰白色,大小为4.0 cm×3.2 cm×1.8 cm,表面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伴显著黏滑感,质软。免疫组化:CK-;S-100-;CD56-;NSE-;Vim++;CD34++;Bcl-2+;ER、PR-;CD68-;SMA、Calponin血管+;Ki-67-。苏丹Ⅲ染色:-。病理诊断: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讨论:
 
血管黏液瘤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罕见的在黏液背景上伴有血管增生的特殊类型软组织间质肿瘤,按病理类型分为浅表性、侵袭性及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位置表浅,可伴有或不伴有上皮成分,各个年龄均可发生,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性病灶,大小0.5~9.0 cm,多数为1.0~5.0 cm,缓慢生长,无痛性。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从超声诊断上并无典型的超声特征,容易误诊为表皮囊肿、腱鞘囊肿、基底细胞癌及毛囊肿瘤等,目前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更多的病例进行不断的工作总结,为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超声参考依据。
 
原始出处:

王宁,凌云.浅表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05):339.

作者:王宁 凌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1例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superficial angiomyxoma, SA)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笔者近期诊治 1 例乳头 部位的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