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 Liver Dis:遗传易感性、生活方式风险和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有关

2021-12-2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肝脏表现,代表了广泛的组织病理学异常,从简单的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重大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了世界上大约25%的成年人口,并且缺少药物治疗,给所有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虽然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直处于沉默状态,没有进展,但有一部分患者会发展成NASH。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预后,临床工作中必须确定哪些人在肝脂肪变性过程中处于高风险状态。虽然导致肝脂肪变性进展的因素还不是很清楚,但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过程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力。

目前,对于遗传和生活方式风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对肝脂肪变性的进展的贡献知之甚少。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数据,构建了两个综合指数(即遗传风险评分[GRS]和生活方式风险评分[LRS]),并研究了这两个指数单独和组合与肝脂肪变性患者的严重肝病(SLDs)、2型糖尿病(T2D)、心血管疾病(CVDs)、慢性肾脏疾病(CKDs)和癌症事件的关联。

 

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在 2006-2010年招募了超过50万名年龄在 40-69 岁之间的参与者。由于没有肝脏的影像学或组织学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每位参与者的脂肪肝指数 (FLI),并将肝脏脂肪变性定义为FLI≥60。同时按照英国食品标准局的指导方针,每日纯酒精摄入量(克)是通过将平均饮酒量乘以每种饮料中所含酒精的平均克数来计算的,将男性< 30 g/天和女性< 20 g/天定义为低至中度酒精摄入量。NAFLD病例被定义为FLI≥60且有中低度饮酒的参与者。对于生活方式风险评分是以包括吸烟状况、体力活动和饮食(即加工和未加工肉类、新鲜水果、蔬菜、鱼、全麦和奶制品/糖/鸡蛋)。进行评估,风险评分范围为 0 到 3。例如,目前吸烟的参与者得分为 3,而从不吸烟的参与者得分为 0, 计算为这些风险得分的总和(LRS)。Cox 回归模型用于检查风险因素与NAFLD 病例中发生疾病(重大肝病 [SLD]、2 型糖尿病 [T2D]、心血管疾病 [CVD]、慢性肾病[CKD] 和癌症)的关联。

 

在 78283 个人中,35159 (44.9%) 名患者是女性,平均 (SD) 年龄为 57.56 (7.90) 岁。与遗传和生活方式风险均较低的参与者相比,遗传和生活方式风险均较高的个体的 SLD 风险高约 1.64倍(95% CI 1.32-2.03),T2D 风险比要高 1.16倍(95% CI 1.08-1.24),对于 CVD的发生的风险要高1.25倍(95% CI 1.13-1.37),CKD的发病风险要高1.33 倍(95% CI 1.18-1.49),对于癌症的发生风险要高 1.13倍 (95% CI 1.05-1.22)。与非肥胖和低遗传风险的参与者相比,肥胖和高遗传风险的参与者分别会提高 75% (95% CI 38–123%)、147% (128–167%)、46% (33–61) %) 和 76% (56–99%) 的 SLD、T2D、CVD 和 CKD 的发病风险。人群归因分数表明生活方式和肥胖对 NAFLD 进展的贡献大于遗传风险。

 

本项研究证实遗传和生活方式以及肥胖共同促进肝脂肪变性的进展。与遗传和生活方式风险均低的个体相比,遗传或生活方式风险高的个体从肝脂肪变性不利进展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种风险在具有高遗传和生活方式风险的个体中最大,表明遗传和生活方式对肝脂肪变性的进展具有协同作用。

 

原始出处:

ZhenqiuLiu. Et al. Genetic predisposition, lifestyle risk, and obesity associate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Dig Liver Dis.20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糖耐量异常“偏爱”肥胖者

     病例介绍   病史 患者男性,42岁。因“心悸1小时”于2012年2月7日就诊。   患者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感心悸,无胸闷,憋气,无心前区疼痛,持续半小时后略缓解。平素无口干、乏力、多饮、多食和多尿等症状,夜尿为0~1次。   既往史及家族史 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近3年未接受体检。其母患高血压。   生活习惯 经常在外就餐,作息时间不规律

JCEM:科学家解释肥胖者为何总觉“吃不饱”

很多肥胖者总有“吃不饱”的感觉,哪怕饭后也抑制不住胃口。最新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控制食欲的胰高血糖素已经失效。【原文下载】 胰高血糖素是一种控制糖代谢的激素,可以调节血糖,功能与胰岛素相反。人体血糖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而胰岛素减少,血糖高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而胰岛素增多。此外,胰高血糖素还可以影响体内调节食物摄取的关键激素——胃饥饿素,通过调节人体的饥饿感来控制食欲。 德国柏林沙

Cell Metabolism:肥胖者减重5%即能获得巨大的健康益处

根据一项最新在线发表于《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表示,肥胖症患者减轻5%的体重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 研究人员发现,相对小幅的减轻体重能够显着降低肥胖患者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能够改善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功能。 "我们的发现表明,减重5%将获得最大的效果"首席研究员、华盛顿大学人类营养中心主任Samuel Klein博士

INmune Bio宣布临床前数据,证明其sTNF抑制剂降低肥胖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潜力

INmune Bio公司宣布其先导化合物XPro1595降低肥胖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病风险的阳性数据。

Alzheimers Dementia:注意啦,人越胖,越容易变傻

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表明,血管因素是导致晚年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的主要因素。尽管有这些丰富的数据,但包括体重指数(BMI)在内的关键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时间和影响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