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地区600多万儿童受益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2018-09-14 田晓航 新华网

防治出生缺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道防线”。记者12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我国通过多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助力健康扶贫,迄今已有贫困地区600多万名儿童受益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防治出生缺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道防线”。记者12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我国通过多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助力健康扶贫,迄今已有贫困地区600多万名儿童受益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据估算,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健康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当天在2018年预防出生缺陷日现场主题宣传活动上说,因病致贫返贫比例多年居高不下,目前高达44%,而每10个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罹患出生缺陷疾病。

为让群众“孕得优”、儿童少生病,卫生健康委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持续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公益活动,针对6大类72种结构畸形和多种遗传代谢病开展贫困患儿医疗救助。

一系列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显着提升了贫困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健康水平。曾益新介绍,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2006年的万分之八点一八下降至2016年的万分之二点零一。2016年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1岁以内治疗率分别达到97%和99.6%,2.3万名先心病患者获得专项救治。

曾益新表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下一步要优先将贫困人口纳入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范围;将8种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出生缺陷疾病优先纳入大病保障和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全面实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2400名培训名额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

作者:田晓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启动

  由卫生部和全国妇联主办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10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启动。今后,山西陕西吕梁山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武陵山区、云南滇西边境山区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0个县6月龄~2岁的婴幼儿,将获得免费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即营养包),以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央财政将提供专项补助经费。这是医改针对儿童的又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

陕西为贫困地区招全科医生

记者近日从陕西省卫生计生委获悉,陕西省今年计划为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招录100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全科医生。

刘永富:要加强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7日(星期三)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香港阳光杂志社和了望中国杂志社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有很多民众会因病致贫,请问这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刘永富:因病致贫,我们讲深度贫困,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刚才讲的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这是一个情况。二是因

鼓励中医药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