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Rheumatol:SLE和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

2019-05-27 xiangting MedSci原创

在血管炎(SVV)中,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将修饰的抗原暴露于自身抗体。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NETs水平和去除途径知之甚少,尤其是狼疮性肾炎(LN)。这项研究在大型偶发性SLE患者亚组中确定了NETs循环水平并定义了去除率,其中部分患者为新发肾炎。测定了216例偶发性SLE患者(其中103例有偶发性LN)、5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NETs水平(ELISA)、DN

血管炎(SVV)中,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将修饰的抗原暴露于自身抗体。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NETs水平和去除途径知之甚少,尤其是狼疮性肾炎(LN)。这项研究在大型偶发性SLE患者亚组中确定了NETs循环水平并定义了去除率,其中部分患者为新发肾炎。

测定了216例偶发性SLE患者(其中103例有偶发性LN)、5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NETs水平(ELISA)、DNase1/DNase1L3(ELISAs)和DNase活性(功能测定)。通过弹性蛋白/DNA释放和免疫荧光技术对随机选择患者纯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离体NETs进行定量。

与所有对照组相比,iSLE/iLN中的血清NETs含量很高,并且与抗dsDNA、C3-C4和蛋白尿相关;偶发性LN的NETs水平最高。尽管DNase1/DNase1L3的血清水平相似,但与SLE相比(20%具有一半的DNase活性),iLN的DNase活性降低。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蛋白质A预处理血清恢复了DNase活性;1名患者为DNASE1L3的c.289_290delAC纯合突变。在所有情况下,从LN、SLE和正常对照中纯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离体NETs均相似。

iLN患者的循环NETs升高,DNase活性降低,后者可由循环中存在抑制性物质和/或DNase1L3的稀有突变解释。NETs的累积源于多因素机制,与SLE的疾病严重性相关并影响病情,特别是肾脏病变。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emin Arthritis Rheu: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卒中发生率和风险的种族差异

与白人相比,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卒中风险升高(总体和不同亚型),提示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中早期识别和筛查卒中危险因素的重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急性泛发性表皮松解综合征与血栓风暴一例

美国德克萨斯州Elise Burger等报道一位全身泛发性水疱性皮炎伴凝血障碍与高凝状态的39岁女性患者,该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抗核抗体,1:1280;抗Sm抗体+;dsDNA+;尿蛋白)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该患者最初出现了抗核抗体样综合征,并接受了包括两性霉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唑啉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治疗。随后其面颈部、乳房、手臂上出现尼氏征阳性的褐色斑块。上胸部、腹部、

JCL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中性粒细胞‐C3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性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易复发,其治疗与疾病活动有关。所以,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疾病活动是很重要的。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性粒细胞‐C3比值(NC3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疾病活性之间的关系。

Arthritis Rheumatol:利妥昔单抗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维持治疗的观察性研究

RMT是难治性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首次RTX时有活动性关节病的患者更容易在RMT期间复发。

Arthritis Rheumatol:SLE患者直系亲属血浆微生物易位、微生物组与出现自身抗体的关联

这些结果表明血浆微生物易位和微生物组成可能在影响SLE自身抗体产生中起作用。

J Rheumatol: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事件

由于对经典冠脉危险因素和SLE的有效治疗,现代SLE的AVE发病率有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