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分析尿液可能对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大有裨益

2016-09-10 Seven L 译 MedSci原创

背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是一组慢性和高致残性疾病,涉及到不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伴随着细胞因子失调、急性或慢性炎症。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检测都十分具有挑战。 IMID包括各种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者对这六种最常见的IMID疾病的尿液代谢组学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分析,以期发现疾病诊断和活动度的新代谢标志物。 方法:开发队列包

背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是一组慢性和高致残性疾病,涉及到不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伴随着细胞因子失调、急性或慢性炎症。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检测都十分具有挑战。

IMID包括各种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者对这六种最常见的IMID疾病的尿液代谢组学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分析,以期发现疾病诊断和活动度的新代谢标志物。

方法:开发队列包含了1210名患者和100名对照组,通过核磁共振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每一种IMID疾病都纳入了2名能代表极端疾病活动度的患者(非常高或非常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疾病诊断和疾病活动的代谢产物关联分析。验证队列包含了1200名患者和200名对照组。

结果:通过对开发队列的分析,发现了28个与疾病诊断相关的尿液代谢物,以及3个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的尿液代谢物(P FDR < 0.05)。

通过验证队列,确定了26个与疾病诊断相关的尿液代谢物,以及全部3个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的尿液代谢物(P FDR < 0.05)。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了良好的IMID疾病预测精度,尤其是对于炎症性肠病,预测精度特别高。有几个标志物常会在多种IMID中发生变化,其中一些被视为中心生物标志物。

IMID相关代谢产物的代谢反应涉及了柠檬酸循环、苯基丙氨酸和甘氨酸-丝氨酸代谢通路。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对于IMID,尿液是具有临床效用的生物标志物。我们发现,不同IMID具有类似的代谢变化,特别是在临床上类似的疾病。这些标志物的发现,有利于改善诊断、减少侵入性诊断,以及对疾病进行监测。

原始出处:

Arnald Alonso,et al.Urine metabolome profiling of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BMC Medicine.Published: 8 September 201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Seven L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从原子水平揭示为何HIV能够逃避免疫系统检测

来自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HIV用来感染细胞同时逃避免疫系统检测的一种关键特征。这一发现提供一种新的药物靶标和重新评估现存HIV疗法以便改善它们的疗效的机会。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8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V-1 uses dynamic capsid pores to import nucleotides and

肿瘤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或化疗,或为肿瘤治疗打开新天地

2016 ASCO 年会上,瑞士 Zürich 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泰斗 Michael Weller 博士总结了免疫疗法在脑胶质瘤领域的应用状态,但他认为这些赞成和反对的论据可以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肿瘤。 免疫疗法在肿瘤领域的运用还处于婴儿期,尽管试验数据日趋成熟,仍任重而道远。以下是各界对免疫疗法联合其他治疗的一些观点: 联合法的推崇者「combo believers」—— 化疗,可

曹雪涛院士Nature Immunology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G(Siglec-G)通过破坏MHC 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形成抑制了树突状细胞的抗原交叉提呈。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2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Nutr J:产前补充VitD3对宝宝免疫反应有什么影响?

产前补充维生素D3(VitD3)可显著增加孕产妇和新生儿的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但母胎维生素D状态的改善对新生儿免疫反应的作用尚不清楚。 为了探讨产前补充VitD3对脐血T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来纳入了健康的孟加拉孕妇(n = 160),随机接受口服35000 IU/周vitD3或安慰剂(从孕26-29周,到分娩)。在参与者的一个子集(n = 80  )中,对脐带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学大牛!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发表多篇Nature、Science

导语:8月30日,清华大学祁海(Hai Qi)教授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影响因子39.416)上发表了题为“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in space-time”的综述文章。事实上,这位“大牛”8月初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免疫学成果,揭示了一种新的CD8+T细胞亚群。小编注意到,近几年,祁海教授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现在,就跟随小编来一起了解下这位“大牛”究竟积累了哪些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