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RNASET2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

2017-04-15 zhangfan MedSci原创

RNASET2表达降低导致了TL1A介导的T细胞产生IFNγ分泌增加,是严重CD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15突变(TNFSF15,也称作TL1A)与肠道炎症性疾病相关,TL1A影响多个细胞因子的表达导致黏膜炎症,但对于TL1A反应通路的调节却知之甚少。研究人员通过对T细胞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判定TL1A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以及是否能用于Crohn病患者(CD)的疗效

研究人员通过从正常外周T细胞供体培养TL1A,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RNA测序,干扰素γ亚群产生,并用流式细胞仪纯化。通过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核糖核酸酶T2基因(RNASET2)的表达和甲基化并将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抵抗治疗,复发时间)与RNASET2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联。

研究确定了764个基因与T细胞中IFNγ分泌和TL1A表达相关,许多这些基因位于IBD变异敏感区,RNASET2是唯一的IBD相关风险基因导致IFNγ分泌5倍下调。RNASET2疾病风险变异与外周和黏膜组织和CD患者DNA甲基化的表达下降有关。RNASET2风险变异与CD患者治疗抗性有关。RNASET2中的rs2149092突变破坏了增强子区域内转录因子ETS的共识结合位点,RNASET2敲除会导致IFNγ和ICAM1表达增加并诱导T细胞聚集。LFA1抗体可扰乱LFA1-ICAM1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产生IFNγ。

研究表明,RNASET2表达降低导致了TL1A介导的T细胞产生IFNγ分泌增加,是严重CD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对调节黏膜炎症的RNASET2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发展出新的治疗靶点。

原文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在诊断克罗恩病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由美国医生Crohn’s于193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至今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技术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高。CT肠道造影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检查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而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大咖解读,精彩云集——2017 ECCO大咖解读上线啦

2017年2月15-18日,欧洲克罗恩和结肠炎组织(ECCO)2017年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为了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掌握会议新动态,我们邀请了五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了视频解读。那专家们都有什么样的精彩言论呢?让小编带你先睹为快吧!钱家鸣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尽管进入生物治疗时代,但IBD治疗领域仍存在种种挑战:如何进一步改善IBD的结局?如何维

Lancet:单克隆抗体risankizumab用于克罗恩病

risankizumab较安慰剂对克罗恩病的临床缓解更为有效,选择性的抑制P19亚基可能是一种阻断IL-23治疗克罗恩病的有效途径